返回

第二百四十二章 华强北的续命之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二章 华强北的续命之举 (第1/3页)

    “这件事,股东大会虽然通过了…咱们董事会,还是投个票吧。”

    武平思索再三,和陈大同对了个眼神,说道。

    公司发展方向和性质都要变了,他不得不谨慎。

    陈大同思虑一番,点头。

    “好吧,大家都表达一下看法。”

    半天,你看我,我看你,也没人举手。

    陈学兵一脸轻松的笑意,手指搭在桌上来回轻敲。

    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陈学兵毕竟是远道而来,而且之前都谈好了,陈大同为了避免这个尴尬的场面,只能缓缓举起了手:“我同意。”

    这下,才有俩人跟着举起了手。

    9人董事会,6比3。

    武平轻咳一声,准备开口。

    陈学兵忽地悠然开口道:“和联发科争夺市场的方案,我已经安排好了,今年之内,可以帮你们拿下30%以上的华强北市场。”

    众人一滞。

    陈大同不敢置信:“当真?陈总,这个时候.说话可要慎重啊。”

    陈学兵咧了咧嘴,并不多言。

    情况瞬间逆转。

    运营副总范仁勇,市场总监许飞举起了手。

    销售副总周承云犹豫了一下,也举了起来。

    6比3,陈学兵入股已经算通过了。

    如果武平不行使董事长的一票否决权的话。

    实际上这项决议并非正式决议,正式的决议是之前股东大会作出的,也没有一票否决之说。

    武平没有开口,就是默许了。

    只是他仍想保留一个沉默的态度,表示质疑。

    陈学兵手指的动作却仍未停止。

    哒哒哒哒。

    他的眼睛盯着武平。

    武平长出一口气,知道了陈学兵的意思,也举起了手。

    公司现在的状态有些尴尬,谈好要退出的两个股东等着打钱回购,如果陈学兵走了,公司的流动资金要被抽空一大半,他们就不得不去找新的投资人,就算找来,对公司也无任何帮助。

    他一举手,另一位通信业务副总冀晋也把手举了起来。

    就剩下一个独立董事,陈波。

    8比1,高票通过。

    武平缓缓道:“好吧,我觉得公司还是应该保守.”

    “不急。”陈学兵一抬手,轻松写意地道:“我在我的公司有个习惯,重大表决的时候,得大家都同意,否则以后做起事来,大事小情都有个把人要求开会讨论,表示反对,我可受不了。”

    武平嘴角抽了抽。

    这位新股东,也太强势了。

    容显文和后藤美树听到这话也没什么反应,但邹嘉盛有点听懵了。

    他进奇点科技都七个月了,一开始就在,虽然他是刚提的副总裁,但会也跟着开过不少次了。

    除了董事会成员选拔那件轻描淡写的“小事”,之后发股也是董事长一口说了算,董事长还让大家表决过其他事情吗?

    还是至今为止,集团根本没有过什么重大事务??

    陈董事长此刻表现得民主极了,放下了二郎腿,笑意温和地看着陈波面前放着的姓名牌。

    “陈波.董事,能不能说说,你对我有什么意见?”

    陈波有点尴尬。

    独董,在展讯一向是比较受尊重的,直接对股东会负责,平时投票也是谁都不鸟,有意见就直接说,反正他的工资也不是董事会发的,是股东发的。

    所以刚才武平和陈大同都投了,他也没举手。

    但此刻被这个外来者盯着,总感觉有点进退失据。

    因为对方举手投足有种气场,好像能随时吞下整个展讯。

    “额我只是觉得,以公司现在的情况,还没挣钱,就想着把摊子铺这么大,存在很大的现金流风险,陈总,你能不能解释一下,你的计划,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陈学兵坐正了身子。

    “很快!甚至我觉得,人才招聘和培养,应该今天就开始。”

    这下,所有人都惊了。

    陈学兵激进的态度,让刚才率先举手的陈大同都有点后悔了。

    “稍安勿躁。”

    陈学兵再次抬手。

    “钱的事情,大家不必担心,我的两个亿入股资金马上就能进来,而且刚才我说到的贷款事宜,现在也可以跟大家解释一下。”

    “我们长征资本,目前最好的一号基金年化收益接近700%,二号基金也接近500%,现在社会投资意愿愈强烈,而且我们今年之内会拿到一张信托牌照,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比银行高一些的利率吸收社会高净值用户存款,通过贷款投进你们的研发项目,而且是长周期的贷款,坚持到你们上市之后好几年也没问题,你们大可以通过股市融资,甚至是再融资去还。”

    在座的所有人,脸上逐渐打出一个问号。

    ?

    700%?500%??

    你们什么基金啊!!

    有这种生意,你来投资展讯干什么??

    还有,信托牌照??

    美国是世界上信托业最发达的国家,信托历史150多年了,许多老百姓都懂,国内的人不了解信托,国外回来的创业者,对信托的地位可是很清楚的。

    万能牌照,可以兼营银行业务。

    最高规格的资格审核。

    华尔街会员资格证!

    “陈,呃。”武平嗓子干涩,卡了一下:“陈总,国内信托牌照好拿吗?”

    不应该啊?

    难道国内信托的性质不一样?

    可他都说了,可以吸收社会存款,放贷款!

    容显文和后藤美树也惊奇地看了陈学兵一眼。

    他们从普华永道出来,当然了解信托,而且知道国内信托的现状。

    不太好,目前市场较小。

    但也不是民企能拿到的,基本集中在国央企手里。

    陈学兵笑着解释道:“当然不好拿,全国总共68张,我们是在重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拿到一张,国内现在的信托业也是起步阶段,但很快就要壮大了,因为上层已经决定,信托牌照停发了,已有的信托企业经过今年最后一次审核后逐步放开限制,国内信托规模将剧烈膨胀。”

    停发了。

    容显文和后藤美树表情一凝。

    这个消息,他们可不知道。

    那就吓人了啊。

    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就是不甘于把钱存在银行,用微薄的利息抵御通胀。

    他们寻找着各种投资机会,没有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