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疯狂膨胀 (第2/3页)
拆出来,整合成立了这家新公司。
贝尔实验室,在通信、计算机、物理领域,都是信仰级的存在,半导体的晶体管就是他们发明的,后来发明了光电池和计算机C语言。
几十年间,培养了十几个诺贝尔奖得主。
之前让陈学兵头疼的多点触控技术,就是由贝尔实验室首次提出。
朗讯的科研实力,毋庸置疑。
但他们的管理水平堪称一塌糊涂,2000年的时候还在世界500强的74名,结果第四季度就曝出坏账45亿美元,接下来一年继续大肆收购,正巧遇上互联网泡沫破灭,2001年亏损141亿美元,2002年时,股价从82美元降到不足3美元,市值蒸发上千亿美元。
裁员。
砍了一半。
后来几次挣扎失败,列入被并购名单。
2006年3月,和阿尔卡特展开合并谈判。
4月,阿尔卡特宣布将以104美元收购朗讯,成立一家新公司。
但有两个关键的审批程序:欧盟委员会的批准,和美国反垄断机构CFIUS+的批准。
朗讯在中国有两个贝尔实验室分部,BJ和上海。
还有好几家分公司。
中国员工4000多人,研发人员就有接近2000人。
陈学兵看着长征资本整合过来的资料,眼睛里都有了狼性光芒。
人家都要被收购了,这他妈还不挖?
而且挖朗讯这件事,中国是有前辈的。
据网上报道,华为97年就去青岛朗讯挖了几十号人,尝到了甜头,第二年又去挖,发现朗讯的研发人员工资翻倍了,涨到了3000-4000。
当时还推动了一次知识分子工薪提高的浪潮,引发了不少争议。
这次,天时地利人和,陈学兵毫不留手了。
青岛朗讯?挖!
还要挖他们的大动脉,贝尔实验室!
贝尔资深(从业七年以上)芯片设计师,月薪一万五起步!
资深工程师,一万起步!
不仅展讯要挖,奇点也要挖!
这个工薪标准,和奇点的水平接近,但几乎超过了展讯原来标准的20%,武平立马有了意见,陈学兵表示一个月之内帮展讯攻打华强北,才把他压下来。
武平说通过找找认识的人,先接触一下他们的上海实验室,但陈学兵哪等得及,生怕阿尔卡特收购成功,直接远程指挥办事处遍布中国的埃摩森动手了。
贝尔实验室的研发人员,大多身负竞业协议,但现在是什么时候?
朗讯负资产,没钱了。
大量裁撤人员,取消各种开支,免费茶水没有了,发给员工使用的手机也收回了。
穷到这种地步,事就好办了。
竞业合同,不是说签就签的,要补偿一笔高额的离职费用,现在朗讯的情况必然补偿不起,等到出来以后书面催告解除协议就行了。
埃摩森提出建议:先接收一部分被裁撤的员工,让他们联系老同事,散播阿尔卡特接手以后还会裁员的消息,制造恐慌,再暗中接触那些资深研究员,同意离职的,先跟公司提出涨薪要求,争取让公司主动辞退,尽量避免纠纷,如果没有被辞退的,再主动离职,请律师帮他们催告,或向法院主张竞业无效。
陈学兵则提出一招更直接的传销打法,让那些人回去招同事,成功招到一个,奖励三千。
双管齐下。
埃摩森总部第一次感受到陈总的财大气粗,跟重庆分公司确定陈总以往的合作史后,干活也有劲了,立马发动BJ、上海、深圳、青岛四地的公司办事处全力进攻朗讯。
猎头办事,比一般公司的HR严谨得多,整个挖人计划分为两个月,联系好了也要分批离职,并且贿赂了两位实验室主管,请他们暂时不要汇报异常离职的情况,接近十天的时间,接收了50多个原辞退员工,又挖出来60多个人,分批前往展讯和奇点就职。
浓眉大眼的美国朗讯,愣是没有发现。
奇点IC部和技术部、软件公司多了40多名行业资深员工,展讯的各个部门也在社招、猎头、陈学兵的助力下疯狂膨胀,1100多个培训实习生更是塞满了一栋楼。
6月9号早上,武平打来电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