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信灯塔者皆为养料 (第3/3页)
经快蒙不住了,所以传出去就不愿意再接,市场很快会发生变化。”
这话,也可作为对在场几位房地产商的提醒。
尤其是泛海,以及柳总暗中操作那位门徒:融创的孙红斌。
后世都是几千亿的地产盘子。
泰山会几人都发现这位香港的吴总好像被这逻辑打动,皆有些心惊。
难道是真的?
几十倍的杠杆,美国玩得这么狠?
但吴光正沉思一会,又笑了起来:“陈总未免思虑过重,百年的成熟金融体系,背后有一套非常复杂的调节体制,不会这么简单就崩塌的。”
“呵呵,信灯塔者,皆为灯塔下的养料。”陈学兵轻笑,不想对这事情继续争辩。
再争下去,难免要提到操作逻辑的问题了。
美国房地产要崩盘,他可以随便说,反正在座的人摸不到做空的门道,也不敢贸然去碰,前世连高盛都被阴了一手。
“不过吴总,刚才你还有一句关于李嘉诚先生的话,我不能认同。”
吴光正眉头一挑:“哦?”
“你说李嘉诚是时也命也,但我认为他的成功是在关键的时候站对了队,那时候他选择你们,就是站在了新资本汇丰那边,这才是他成功的基础,也是你们家族延续到现在的根本。”
“站队,很重要。”
“大陆奥运腾飞在即,需要一个稳定团结、爱国的香港,吴总现在坐着香港贸易发展局的位置,担任服务制造贸易商,搭建商贸平台的重任,如果站好这个队,未必不能成为香港未来的功臣。”
话锋凌厉,让全场的心里都是一惊。
我擦这年轻人。
你教人家做事?
但这话代表着一种绝对正确的立场,在场的没一个反驳的。
陈学兵其实也就是随口一提,连这个劳什子贸易发展局的职责都是刚才用手机查的。
吴光正却很认真地思索,而后苦笑着叹了一声:“香港的制造业如果这么好发展,我们也不用来大陆找机会。”
他这么说,是认为陈学兵背后有大背景,代表着什么人在招安他,但手里确实又没什么权力,遂辩驳了一句。
香港的金融化和地产化,带来的势必是制造业的空心化,这格局是各方势力形成的,哪这么容易改变。
他这个职务,根本没什么能干的,只等同于一个身份阶层的认同而已。
这个队,他就是想站,都不知道怎么站才好。
陈学兵明白了他的话,也思索了一番,而后道:
“香港的数码港和矽港计划,都变成了房地产计划,对吧?”
十几年前香港半导体还是不错的,有很多外资,香港政府也有意让这个成熟业务继续发展起来。
一连出了两个半导体产业计划。
矽(硅)港计划引进了张汝京,被一些“民众”说是炒地皮而赶去了上海,不准动香港的地皮。
数码港计划又被李嘉城的儿子强势参与,把填海造陆的地变成了房地产项目。
至今只留下了一堆没有辨识度的科技小企业。
“我也不是太清楚,陈总,香港的制造业空心化,原因还是很多的,大家也尝试了很多办法,只是金融和房地产业太强了,压制了一些行业发展。”
吴光正只提正面,他在外提一提李嘉城发家往事,抬一下自己可以,但说到人家的负面情况就有点得罪人了。
“我没说什么,也没觉得这是某个人的责任。”陈学兵放宽了语调:
“不过.既然香港人做不好高科技,就放开姿态,让咱们大陆的企业来嘛,也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个园区,或者是几栋大楼,让我们进入香港的互联网市场,积极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我想,大陆企业都会很感兴趣。”
他说罢,看了一眼马云。
马云先是愣了一下,而后内心逐渐激动。
香港,可是高端市场啊!
只是受CEPA协议限制,外来平台需与本地企业合资经营,淘宝的运营根本进不去。
陈学兵提的几栋楼,不止是几栋楼,而是一个打开香港市场的缺口。
这个缺口,大陆是不能主动开口的,必须由香港自己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