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陈总的十月 (第3/3页)
,也有政策支持在手,想取代富士康,对他来说真的不难。
把良心收起来就行了。
倒不是专指富士康没良心,而是代工这个行业就是给中低学历的年轻人准备的,谁都在拼命的压榨人力。
像富士康,才闹出个“血汗工厂”的报道,员工不发凳子,站着工作8小时,生产线还是飞机拉(高速),军事化管理非常严格,员工压力是很大的。
玩的就是人力,把所有人培养成高效机器。
工资待遇说低不低,说高不高,这年头能挣一千块出头。
对陈学兵期望的员工政策来说,太残忍。
但要想和富士康竞争,就必须同样不近人情。
这年头富士康的产线几乎都在大陆,有四五十万员工,这么大的员工规模,很难保证不出事。
这个舆论压力,郭台铭承受得起,大陆企业可承受不起,像华为,他去谈判的时候刚走了一个员工,好像还是因为本身有基础病,在工作岗位上突发了,但就是因为华为总加班,下面口诛笔伐,闹得老任都住院了。
“这种工厂,为了解决就业压力必须有人干,以中国的劳工需求,富士康不干,也有人会干起来,但我们没有必要去干,包袱太大了,纠纷太多,对企业形象是个巨大压力。”
“收入也很低,一台机器才挣几十块,2%-3%的净利润,全靠人去填规模。”
“我让老齐大量招人,就是为了缓解生产压力,把大家的工作压力减轻一些,另外把生产能力拉起来,把控质量,但只限于管好自己的生产,至于说给他找订单,只是为了弥补一些时间上的空闲产能,没有自己订单的时候,就低价帮别人生产,够把工人和机器养起来就行。”
陈学兵慢悠悠解释道。
“哦呵呵,那老齐可要失望了。”卢韦冰笑道。
“他一个厂长,失望什么?是你失望吧?”陈学兵似笑非笑:“别贪大,对我们没好处,我们注定会有很多员工,但大部分在研发、销售、品控,下游供应链和生产线要给大家留口饭吃,甚至要通过让利换来高标准,奇点要成为领导型的企业。”
“明白。”
定期跟董事长的有效沟通,卢韦冰心里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也学到了很多格局。
任颖也在细听,发现陈学兵话说完了,递上了手里的资料。
“这是郭台铭近年的一些公开讲话摘要和富士康的发展简史,他知道你今天回来,刚才打了电话过来,要安排和他见面吗?”
每当有重要人物的见面,任颖都会收集一些对方的资料给陈学兵。
陈学兵拿过来随意翻看了一下。
——“媒体应为企业发展让路。”
——“政治归政治,生意归生意。”
剩下的,都是攻讦一些竞争对手,比亚迪,伟创力之类。
还不算很狂。
比起后世的猖狂论调,现在还算很收敛。
当然,即使是那些话,也没必要去在意。
这人纯粹就是个演员。
对大陆的依赖期闷声发财,膨胀起来了就开始言论冒进,美国一招手,他就配合转移产业链去印度和美国,结果发现要赔钱,他还能舔着脸回大陆。
下限滑不留手。
所以陈学兵出手就是重锤,让他知道己方办事更没有下限,且凭着奥运的事,让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政策保护。
现在,应该是老实了。
不过陈学兵还有更重要的事。
“不安排,他再打来就说我累了,今天要休息一下。”
说着,他抬手看了一眼时间。
“去车公庙,阳光高尔夫大厦。”
十月的深圳很热。
下午三点到达目的地,陈学兵脱掉了西装外套独自下车,进了那栋大厦。
他拿出一张纸条,照着上面的地址,找到了一个仓库门房。
门从里面锁着,也没什么动静。
但里面,应该有一家公司。
准确地说,是一家还没有成立的公司,正在注册当中。
那天来封厂的人是工商的,对方发了短信告密之后陈学兵也没打算计较,但后面想起件事,又打了过去。
询问了一下,最近有没有一家叫“大疆”的公司注册。
一查,还真查到了。
节前才填的注册信息。
这样的新公司,如果在网上查,恐怕要注册许久以后才能查到。
陈学兵自从到了深圳,就一直在网上检索“大疆”,一直没查到。
如今好不容易搞到一手资料了,他迫不及待来看看。
他敲了敲门,清脆的声音在空旷走廊上回荡。
“谁啊。”
话声接近,门也开了。
一个睡眼稀松的年轻人。
陈学兵看清他的长相,笑了起来。
“你们是不是在招人?我来应聘。”
“招人?”年轻人浮夸地挑了挑眉毛:“你从哪看见我们招聘信息的?”
“额外面。”陈学兵随意往后指了指。
年轻人打量了一下他的打扮,并未辨别出那身定制衬衫和脚上锃亮皮鞋的价格,只觉得这人穿着是不是太正式了。
看着气质也不凡.
“我们工资不高啊,你真来应聘?”
“爱好。”陈学兵笑道:“我喜欢飞机,从小就喜欢玩模型。”
“我们不是做飞机的,是飞控。”年轻人说着,又觉得面前这人看起来很精神,摆摆手道:“不过飞机模型你也见得到,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