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渝经济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二章 成渝经济带! (第3/3页)

被引燃了,沉寂的股市账户半数被激活,新股民源源不断涌入,每天成交量超过400亿。

    现在的股市,已经具备了“随时可支取”的条件,要挪出一二十个亿,基本一天就能完成,而且接盘量非常大,操作得当,几乎影响不了股价。

    等到全民炒股时代来临,浮盈,几乎就要等于实盈了。

    黄领导知道本月渝富又赚了八千多万,闻言不禁认真盘算起了陈学兵手里的钱。

    一算,吓了一跳。

    “你那笔40多亿,加上基金的20亿,就有60亿了吧?”

    “多一点,离百亿还差五亿。”

    黄领导啧啧:“你手里操控的流动资金.比市政府还要多了,你这个炒股盈利还不用上税。”

    按照现行税法,即使是公司炒股,也只有持有股票分红盈利才计算税点。

    “所以我们要投入实体经济。”

    陈学兵顺着切入话题。

    “我的思路就是从物流产业基地出发的,那天听您说了重庆的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规划,我认为是个很好的切入口,尤其是接下来我们还要引资进物流产业基地,所以我开始调研这个问题,我逐渐发现,重庆的交通规划,离不开四川。”

    “嗯。”黄领导来了点兴趣,坐到沙发上。

    蔡志坚准备出门去安排人倒茶,陈学兵却拦住了他。

    “这个问题还要到我们的政策规划办公室聊,我们收集的政策资料都在那儿,就在旁边,黄领导请移步。”

    黄领导有点发懵。

    政策规划办公室?

    你一个民营企业,还搞这个部门?

    但他的兴趣也愈发足了,起身跟着陈学兵挪步。

    安静的办公室,其实就一张会议桌,说会议室更为合适。

    桌上横七竖八摆满了资料,里面七八个人,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敲打着键盘。

    见陈学兵进来,纷纷起身。

    “董事长好!”

    “董事长!”

    陈学兵摆了摆手:“成渝经济带的资料呢?给我一份。”

    后面进来的黄领导听到这个词,脸上浮过了然的神色,摇头笑道:“这是我前两年才经手的工作,你给我看资料干什么?直接说就行了。”

    “成渝经济带”这个说法自2003年始,是中科院一位专家提出来的,意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补充。

    核心是要在未来5至10年内,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

    后面几年,逐步纳入研究范围。

    两地目前正在筹划,于明年签署一项全方位的合作协议,把双城经济圈的空间范围划定,搞基础设施共建,市场体系一体化,产业协同分工,生态联合治理,构建“成渝一小时经济圈”。

    说白了,东部都在搞圈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形成了人才和资金的虹吸效应,作为西部核心城市的重庆甚是乏力,做了个“长江上游经济带”也响应者寥寥,于是想拉上西南唯一搭得上手的成都也来搞个圈,形成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增强吸引力。

    四川自视西部老大,倒是也有此意。

    而且大家的私心也都差不多:各自的弱项互相弥补,让强势产业也形成竞争活力,像上世纪的珠三角一般,在剧烈的竞争中发展。

    “黄领导清楚,那我就不多解释了。”

    陈学兵笑着从桌上拿过一张64开尺寸的全国地图摊开,上面在重庆到四川一线的路径上画满了线条,旁边做了许多标记。

    黄领导打眼一看,全是“西部大开发”标记的政策编号。

    01:“成绵德资眉”城市群卫星新城/组团开发。

    02:《优先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03:绵阳“十一五”规划科技城产业带。

    04:国道213线改扩建——“岷江峡谷廊道”——三峡移民标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规划》。

    下面的编号一直写到了“12”。

    黄领导只见所有内容都在围绕四川,一时觉得头脑发懵,心里已起诸多猜测。

    “这是你们在四川的投资计划?搞半天.你们公司准备搬到四川?”

    “怎么可能!”陈学兵立马表决心:“我这都是为了重庆的交通线和经济线!”

    (正在写,猪脑疯狂运行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