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高附加值企业! (第2/3页)
机地价闪崩的机会也可以好好利用,集中参与一波竞价。
按照目前股安建设的发展趋势来说,时间正好对得上。
武捷思看到陈学兵的神色逐渐自信,也微微点头,继续道:“其次是集团总部,其实以贵公司这样的多元化集团,我还是推荐你们把总部设到上海。”
又说到陈学兵关注的问题,而且上来就定论。
陈学兵眉头一挑:“何解?”
“上海的特色,是侧重于国际资源与制度成熟度,外资机构中国总部首选地,金融、贸易领域国际资源丰富,钱多,地相对也多,无论对你们的金融公司和地产公司来说,都具备更高的开发潜力。”
“从收入的角度来说,上海对于你们的税收豁免也有更大的特权,他们的整体豁免上限要比深圳高3个点以上,你们总部高度控股,各子公司利润大部分是要回流总部的,3个点的差距,可是总体利润差距。”
“从国际贸易接洽来说,上海自贸区法规体系更完善,从国际人才引进的角度,上海外籍专家的数量是深圳2.3倍。”
“而深圳这个地方呢,民营经济活力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领先,地均GDP达上海的2.5倍以上,适合轻资产型总部。”
武捷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没有一句废话,留给陈学兵自己判断。
陈学兵心里本来平衡而纠结的天平也在这一刻悄然倾斜。
上海是直辖,政策权限确实高很多,金融优势自不必说,地产开发的空间也很大,而且在后期的地价表现来说,也要稳于深圳。
“奇点的很多业务绑定在深圳,不好搬,那以后还是得两地办公。”陈学兵悠悠叹道。
“这没有办法,国家都只能把不同的产业优势划分到东南西北,更何况是你们这样一家多元化企业?深圳对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大,你们的科技公司如果偏重技术研发与市场化速度,深圳的综合成本优势更显著。”
武捷思说到这里,话锋一转:
“而且深圳对企业总部基地用地优先出让,价格折扣能达到30%,你们集团是控股模式,科技公司又在搞股份制改造,我看科技公司正好可以把法人独立出来,在深圳拿到这个政策,为你们科技公司办公拿到一块便宜的土地。”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问题。”
“你的奇点科技,要在深圳拿到最好的政策,其实很简单,就一个指标:GDP。”
“这也是深圳唯一的生存指标,近三年深圳GDP以每年一千亿左右的速度发展,今年有望达到6000亿,但是GDP增速不可避免地变慢了,深圳是有GDP焦虑的,所以紧紧盯着这个京东方落地,我听说这个六代线要投150亿?面板企业建线属于高联动领域,150亿落地,最少也能拉动三百亿的GDP,你说在深圳政府眼里,什么能比得过它?”
“倒也不能这么算吧。”陈学兵反驳道:“深圳之前对京东方的投资承诺是要出资一半以上,这一半的资金,他们投其他项目,说不定能拉动更多投资落地。”
“那现在呢?”武捷思反问。
陈学兵干笑。
现在,京东方股价上去了,银行能提高授信了,BJ国资委也主动了.
按照新的投资计划,合肥大概出30亿,他出10亿,BJ国资委30亿,剩下的由银行出资。
没他牵线,深圳想平替合肥是不可能的,他在BJ和BJ国资委聊了足足半个月,双方对3G手机的未来发展达成了一致,BJ国资委是对他操盘的京东方表示看好,可不是深圳。
不过,搞不好深圳愿意一家出资70亿呢?
武捷思从政府的角度分析,让他意识到了深圳的心思不是这么容易消退的。
“投资的资金早就到位了,我是看股市行情不错,想着多挣点钱,把这件事耽误了,现在看来,确实应该早点把这项投资落地了,断了他们的念头.就这个月底吧。”陈学兵说道。
武捷思这才笑了起来:“对,接下来你才好对深圳证明你公司的实力,你知不知道GDP是怎么组成的?”
“呃我记得是三种算法吧,比较复杂。”陈学兵也记不太清楚。
“收入法和支出法适用服务业、投资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你的奇点科技公司,适用生产法,计算公式就是GDP=总产出-中间投入,这不是按照销售额来计算的,而是附加值,就跟增值税原理差不多。”
销售额不是GDP的保障,高附加值才是。
日后的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从商业本质来说,就是生产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产品。
武捷思停顿了一下,又道:“按理说手机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同等销售额下对GDP的贡献是比较高的,但我听阚总说你们搞薄利多销,光预售就做到了十万,利润却不高?如果把高附加做成了低附加,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