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GPU之年 (第2/3页)
这个合资公司,从展讯(Spreadtrum)和Hua Wei各取了一个首字母,加上研究核心LTE命名。
这个公司在上海张江,SH,正好也是上海的简称,这个寓意上海政府十分满意,特意给了一片不错的地块。
“有进展!”范仁勇眼见刘晓东挨批,赶紧在脑子里搜索着合资公司的信息,而后笑道:“他们做了一个TD-LTE帧结构提案,解决了双模帧结构统一的问题,目前正在跟移动谈,想在新建基站里全部采用双模BBU架构。”
“哦?解决了?”陈学兵扬了扬眉。
这个问题早就提出来了,还是他提的。
基站同时处理两种信号,就像双卡双待,之前这个问题卡在TD3G和LTE的信号时间表不同,放在一起信号会打架,现在双模能共存在同一套设备里,说明信号的时间分布问题解决了。
如果TD3G基站平滑过渡LTE,能做到换芯不换壳,比起日后重复建设肯定要节约大半的成本。
“使用这个方案,成本要增加多少?”
“23%到28%。”
“嗯”陈学兵略作沉吟,还是摇了摇头:“那起码还要增加五六百亿的建设成本,我看还是等核心的MIMO技术有所突破再谈吧,免得人家以为咱们找个由头抢订单呢,第一批建设都在大城市,起码要半年的时间,如果能在这半年有所突破,也好谈一些。”
这个当口移动正在下基站订单,除了华为和展讯,大唐、中兴和武汉邮科院的烽火科技都参与了基站建设,这时候提新方案,好像有耍流氓,不让别人参与的嫌疑。
移动恐怕也不想担责任。
万一以后国际标准不合呢?
万一建设达不到效果呢?
要谈,最好是自己的技术有突破,或者国际协会在4G路线上有了明确的消息。
“边做边谈嘛!”范仁勇倒是没想这么多,随后想到什么,有些兴奋道:“还有!今年11月,多伦多大学有个学术团队在《Science》上提出了一个DBN概念,叫深度信念网络!这个概念讲到了深度神经网络的建造方法,可以通过分层自学的方法,让计算机能像人类一样层层理解复杂信息,华为和我们都认为这个想法可以运用到信号处理上,通过分析海量的干扰样本进行自训练,实时过滤噪音,如果实现,可以让有效数据通过率提升30%以上!而且这项技术肯定要以芯片为载体实现,双方协商了一下,确定在SHLTE公司里合作研究,并且项目以我们的技术专家为主!”
陈学兵眼神一亮。
通信通用技术,无非就是三个方面,信号放大,信号过滤,信号转换。
30%有效数据通过率,那在国际通信界都是重大突破了。
不过深度网络神经,海量样本自训练,这两个词组,让他不可避免地想到一个东西。
AI。
陈学兵不动声色地点点头,似若无意地提醒道:“这个模式听起来不错,用GPU来训练效果会更好吧?”
卢韦冰一愣:“GPU不是显卡吗?固定功能的纹理单元和光栅化模块,这些专用硬件,没法执行通用计算指令吧?”
他虽然不是搞IC设计的,但现在好歹是公司的执掌者,理论基础他也学了不少。
范仁勇却啪地一拍巴掌,激动地站了起来:
“陈总,你可太神了啊!他们现在正在讨论这个问题呢!美国的NVIDIA公司今年提出了一项CUDA技术,就是可以让GPU执行并行计算任务!华为也是查了大量资料才提出来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办公室骤然安静。
“这个问题,一定要有了技术基础,才能想吗?”陈学兵丝毫不慌,靠下身子反问道:
“为什么电脑要单独设置一张显卡?CPU不能计算图形单元吗?”
他也没等俩人回答,继续道:
“就是因为CPU核心数量少啊,两个核,四个核,设计得再复杂,面对一堆一加一等于几的简单问题,计算能力再强,也得一个个计算。
“像图形单元这样的问题,就是若干个简单问题,每个像素需要的计算量不大,数量却很大,GPU集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