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四章 和黄,地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四章 和黄,地王 (第2/3页)

羌藏共同的祭祀舞蹈,两族的绣娘承担着民族服饰的制作。

    绣娘群体长期存在,但多为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至今未出现羌绣企业或合作社。

    藏绣,倒是有了青海的“贵南藏绣”,海南的“宗喀藏绣公司”,LS的“墨脱工坊”,整合农牧区绣娘资源,对接旅游纪念品市场。

    他找到了切入口,不仅能搬迁北川人口,还有文川。

    不过,这件事不适合他来做,应该找个专业的。

    做这件事就不用这么急了,还有时间,很多时间。

    这也为他的焦虑赢得了时间,接下来可以稳扎稳打。

    时间逐渐近元旦。

    公历,快翻年了。

    青羊指挥部的办公室越来越满。

    股安很舍得为人才出价,葛洲坝系的人脉亦布满建筑行业,许多中字头的人才被挖来这里。

    新来的采购部总监叫白宁,来自中铁十二局,四川遂宁人,是毕亚雄的朋友推荐来的,陈学兵亲自面的试。

    四十岁的女人,对于先进工程技术如数家珍,懂得数据化管理,对建材行情更是了若指掌,言谈细致而简练,仅聊了一小时,陈学兵便给她定了岗。

    上任第一天,了解完项目情况以后便拟出了一份招聘名单,生产部,仓储部,质检部,财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各个部门对应的人才要求细致得过分,并要求总指挥部来解决,搞得毕亚雄都不得不向陈学兵求援。

    陈学兵看完又找她聊,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多人。

    她提出:采购部门应该公司化。

    而后列举了采购公司化的十余条理由,涉及效率,集中管理,风险独立,成本控制,供应链融资等方面,说得陈学兵和毕亚雄哑口无言。

    陈学兵内心是很喜欢敢主动要权,有冲劲的干将,但还是假意与毕亚雄商量了一番,才板着脸说让她先干,以观后效。

    几天后,毕亚雄便对她作出了初步评价:视野开阔,强悍精明,就是喜欢冷脸,不太好相处。

    陈学兵内心更是赞赏,搞采购的,不好相处就对了。

    采购有了专人负责,元旦前的几天,陈学兵也把精力投入了项目的难点工作。

    成都地块。

    12月27号,索菲特万达饭店。

    陈学兵约了一场饭局会谈,提前查看了赴宴领导的资料,并且早到了半小时。

    领导来时,他已经在包房门口等待。

    “罗厅!”

    “金书记!”

    “张张主任没来?”

    陈学兵发现后面随行的人里没有高新区管委会的主任,问了一句。

    建设厅罗副厅长笑意晏晏:“张主任去党校学习了!我把金书记给你请来了,有什么事,你还怕金书记做不了主?”

    陈学兵入川办的事很有格局,成渝两地交通的事情亦是一个有能力的协调人,重庆专门打过电话请他们关照陈学兵的房地产项目,如今陈学兵第一次开口,罗副厅长也很给面子。

    陈学兵亦客气笑道:“怎么可能!只是听说高新区现在的开发商是张主任跟成都政务代表团远赴香港请回来的,有些事情想请教。”

    “哦?什么事?”金书记问道,“香港的投资,张主任只是负责签约,其实我们管委会也只是负责接洽!主要还是市里谈回来的投资!不容易啊!听说代表团接连拜会了仁恒,华润,九龙仓等好几家企业,才拉回了这一批投资!还要感谢李首富牵线搭桥!”

    “哦,呵呵。”

    陈学兵招呼来人坐下,才从任颖手里拿过两份报纸,递到两位领导面前,笑道:

    “市里是对投资商尽到了诚意,不过李首富把60万平米的黄金地块捂在手里,可不太地道,报媒和老百姓都看出来了,区里没有跟他们提过意见?”

    今天他来,就是为了高新区那块“城南地王”,也是至今为止的西南地王:南城都汇。

    准确地说,是南城都汇旁边的200亩地。

    那一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