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缺啥补啥 (第2/3页)
中,我们要付出很多股权作为代价,我想不如把这个方式作一些变换,五年以内,我们先不要付出太多股权,而是付现金,这份现金落在房地产上,同样有巨大的涨幅空间,让房地产帮我们培养员工的身价。”
他早就在想股权激励的事情,只是一直有所纠结,今天恰好把员工的核心焦虑和激励的事结合在一起。
员工跟随企业,企业帮卓有贡献的员工创造巨额财富机会,这是新时代企业的共识。
谁达不到这个共识,员工就会离心离德。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选择发放期权,但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而且除了华为那种内部集资公司,能享受到股权机会的员工也并不多。
而现在做个五年激励计划,通过房地产这样的方式,仅需几十亿现金补贴,十年后,上海内城区房价十几万,深圳内城区过十万,当初买房的成本几乎就是零头,两个公司将有几千个千万富翁。
顶尖科技奖,十年又会产生二三十位亿万富翁(可能重复拿奖)。
这样的激励比股权更普惠,只付出几十亿,几乎所有的高级人才都能得利,换算一笔账,其他企业要达到这样的全员致富效果,即使是阿里这样的企业,也至少要付出40%以上的股权才能实现,因为股权激励是阶梯式的,想让一些中低层员工都当富翁,高层员工就得拿更多。
对于一家万亿企业,这就是数千亿的代价。
而且房地产绑定了员工财产,可以避免个别高层跳槽带来的大面积离职事件发生,极大增强了公司稳定性。
等到五年以后,两个公司股本雄厚了再发股,几个点的股权便能再创造出双倍的富翁,公司的激励寿命起码能健康维持二十年以上,这才是陈学兵想要的长期发展。
武平心中也算出了一笔账。
顶端奖项的钱是陈总出的,展讯其实只是把部分员工的五年工资提前一次性发放而已,这钱是会收回来的,展讯付出的不过是一笔资金占有费。
对员工来说,这却是非常刚性的福利啊,若做个统计,至少70%的员工第一需求都是买房。
展讯分股本来就早,员工现在越来越多,又面临上市,期权池却不够了,要继续产生激励计划,就要所有股东同意摊薄自己的股份创造新的期权池,和股东的谈判压力很大。
而通过这种方式来维系员工,也不用为股权的事发愁了,股东应该都会同意。
每年还有三个亿万富翁的机会,拿的还是现金而非几年后才能出售的期权,做出重大成就立马就能华丽转身,他可以好好给几个重点项目组组长进行鞭策了。
“陈总,你如果确定要这么做,我回去就开个公司大会,给员工们做思想工作!今晚就把员工意见反馈给你!只要大部分人同意…我们管理层就支持你,可以垫资!”
武平激昂中透着的些许为难还显得有些生涩,大家都能看出来,他想通了其中的某些利益。
阚治冬不由摇头发笑,占了大便宜还装。
集团就占展讯51%股份,很快上市还要摊薄,却出钱给他们发奖。
而且展讯在上海,上海的房子多紧俏?又是二套房限制,又是供管政策,比深圳可难买多了。
前几天接触那几个房地产商还在讨论,2010年世博会在黄浦江,浦东浦西挨着江的房子得大涨,上海国际形象提升,连带着内环都得涨。
这么一搞,展讯员工得利最大。
不过董事长没冲动到自己掏钱给员工付首付,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了。
股安的人稳得一匹,司空见惯。
林惠香则有些着急,拉了拉辛梦真的衣袖,低声道:“劝劝啊,你男朋友这么做生意,不得赔死啊,每年10个亿啊!”
辛梦真从思绪中回过神。
她第一次旁观股安的会议,第一次听到这么庞大的支出数字,刚才不禁计算那笔“造神奖项”与房地产的得失,觉得这样的计划是不是过于理想化。
每年让一千名员工在一线城市买房,数年就是数千名,这样的计划简直让人窒息。
换作是她家里的企业,能让一批早期跟随的员工在退休之前买得起上海的房子就已不错。
可她看到陈学兵轻松的笑意,耳朵竟有些发烫。
这就是梦想的味道。
梦想,就该是让人窒息的。
林惠香转头看见辛梦真含情脉脉的眼神,耳尖都红了,心道完了,这丫头已经魔怔了。
实际上这个房间里除了她,所有人都魔怔了。
他们一开始都是抱着“看看”的态度加入了陈学兵的各种疯狂计划,而后看着他一步步实现,时至今日,已经习惯性相信了。
“既然武总没有意见,那就这么执行吧,任颖,拟一个方案发给卢总。”
“林惠香,你别跟这儿待着了,去找张总熟悉一下环境,赶紧把工位收拾出来,弄好了我和梦真请你吃饭,祝贺你找到新工作。”
陈学兵说罢,阚治冬亦笑了笑:“小林,董事长等你下班,你也算是集团头一遭了,以后你到我们长征,可要多多关照,跟董事长说说我们的好话啊。”
这话听着可不像好话。
而是某种诫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