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三章 拉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三章 拉拢 (第3/3页)

你们可以用便宜的价格买下来嘛,数码港这种地方,才能占到大便宜。”

    吴光正怔了一下。

    数码港商场(Cyberport)本来就是九龙仓在运营,1-4栋便是当初为了应付科技企业引进而建,1座和2座后来做成了酒店和商场零售,为贝沙湾临海豪宅住户和一些游客服务,3座4座的写字楼办公室则非常冷清。

    这两栋写字楼距中环车程40分钟,没有地铁直达,其他配套也比较匮乏,一直不好租,如果九龙仓要跟其他股东协商买下全部股权,确实能拿到一个非常便宜的价格。

    陈学兵之前提到大陆互联网企业入驻,他确实想通过这件事把九龙仓旗下的一些空置率超过10%的写字楼租约填满,但由于Cyberport3-4座不是九龙仓独资,股东还比较多,也就没做过这个打算。

    何必便宜别人呢。

    转念想来,如果早早绑定了这帮大陆租户的租约,买下Cyberport3-4座把租约全塞到里面,这两座物业将通过REITs市场得到巨幅升值,十几亿买下,翻倍卖出都有可能。

    这是其他香港甲级写字楼做不到的,因为香港没有其他类似的政策型写字楼,甲级写字楼建设前基本都考虑过地段和用户需求,空置率超过15%的都不多,达不到这样的增幅效果。

    但前提是要有大客户,长租约,至少七八年那种。

    “陈总.你确定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准备来香港发展?能长期吃下Cyberport3-4的租约?”吴光正郑重问道。

    “呵呵,我搞这么大阵仗,难道是逗吴总玩吗,阿里巴巴对港C2C年销售评估是百亿以上,他们收5%的商户手续费,就是五亿年利润,租个几万呎也不算什么吧,我们旗下的奇点也有通讯软件,同样会租,至少也是几万呎,租金是小问题,不过.我们要建直连光纤,得九仓电讯帮忙。”

    九仓电讯(Wharf T&T)前身为香港新电讯,2005年被九龙仓集团收购后改名。

    陈学兵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九龙仓真是绝佳的合作方。

    这个九仓电讯,还有一条深港MPLS专线,是给企业用的专用跨境光纤,直连深港,延迟≈10ms。

    10ms,啥概念?

    几乎感觉不到卡顿,用来做股票跨境高频交易都够了。

    不过这种光纤异常的贵,一家企业月费就要20万以上,而且企业专线能豁免防火墙审查是因签约主体可信,企业需实名担责,普通网民复制不了此特权。

    只能说,九仓电讯有建设跨境高速光纤的经验,在香港也有相关资质。

    这资质在境内几乎都是国企专属,在香港同样不好搞。

    “直连光纤?不可能吧?”

    具体哪里不可能,吴光正不是专业的,也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大陆的网络是走美国中转过来的。

    一直就这么过来的,要是能直连,早就直连了,谁愿意中转?

    陈学兵却很清楚原因。

    国家级防火墙(GFW)必须“拆包安检”,只是一方面。

    有了这个防火墙,就算香港就在深圳河对岸,深圳的网络也必须在北上广三地的节点拆包检查,强制增加了部分延迟。

    但经过北上广以后呢?为什么没直通香港?

    因为内地运营商和香港运营商在费用上扯皮,直连光纤建设成本就很贵,像要建设一条10Gbps的管道就要一个亿左右,而这么大的带宽目前可能只够淘宝一家使用,要做全面直连,费用相当高,导致运营商直连谈判破裂。

    而美国运营商适时插入,提出了条件,租美国中转节点,每年价格只需要建线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联通和电信当然是大喊一句真香。

    网民多等一两秒,成本省了好几亿。

    而且访问境外网本来就不主流嘛。

    于是,大陆网民访问香港网络的路线为:小区宽带→省级节点→国家级防火墙(安全延迟)→国际出口(拥堵延迟)→绕行美国节点(绕路延迟)→香港目标服务器。

    访问到达的时候,延迟已经高得深红了。

    带宽还总是拥挤,不足。

    而且经过防火墙这一关,能访问的服务器极少。

    后来就有人搞出了VPN这种东西,通过软件协议给数据加密,混入公共道路数据出境。

    这样的路径,延迟不变,甚至更高,只是对抗了GFW审查。

    还有人更直接,通过地下灰色运营商私拉的光缆跨境上网。

    这就直接是物理开挂了,完全避开了公共网络,偷偷修了一条地下专属公路。

    而现在,陈学兵就要当这么一家运营商。

    不过,他并非地下,也非灰色,他要干的事情,是红色的。

    红的发紫。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