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章 抵达应天和朱标的疑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章 抵达应天和朱标的疑惑 (第3/3页)

 朱元璋曾将一根带刺的棘杖扔给朱标,命其捡起,朱标因怕扎手而犹豫,朱元璋则借机教导:“荆棘刺手,我替你削平(指诛杀功臣),你才能安稳执掌天下!”

    朱标却反驳:“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尧舜之君不需拔刺”,暗指朱元璋的暴政才是乱源。

    朱元璋气得掷凳追打,朱标只能抱头鼠窜。

    这也是朱元璋最为头疼的地方。

    可朱标接下来的话,却让朱元璋一整个儿的愣住了。

    “父皇,孔孟之道果真如先生所说的那般,有着教化世人之功用吗?”

    这是什么意思?

    自家儿子竟然对一向坚信不疑的孔孟之道起了质疑?

    短暂的愕然后,朱元璋心里那个激动啊!

    自个儿教导了那么久都没见成效,怎么就巡一趟山东就让朱标对孔孟之道产生质疑了呢?

    山东有高人啊!

    朱元璋连连点头:“非是说孔孟之道没有教化世人之效,只是手段太过柔和迂腐……”

    朱元璋话还没说完就被朱标打断:“父皇又来了,怀柔以民乃是圣贤之言,儿臣只是不解,为何圣人一边倡导‘有教无类’,却又一边行愚化世人之事……”

    朱标当然不知道为什么。

    现如今的儒家早已与最初的儒家没了什么关系,在历代帝王的需求下,儒家俨然已经变成了一种维护皇权统治的工具。

    但这事儿朱元璋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这种思想转变乃是数千年的潜移默化,说白了就是这位皇帝需要便改一点,那位皇帝需要又改一点,改着改着便已经面目全非,但却越来越符合皇权所需要的模样。

    朱元璋只能东扯西扯,企图趁热打铁,让朱标少受些儒家思想的“荼毒”。

    而刚回来的朱标又显然不想和朱元璋争吵,两人争辩一番无果后,朱标只能草草起身告退。

    等到朱标退下后,朱元璋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朱标的这种变化必然是山东之行造成的,至于具体是因为什么……

    问一问就好了。

    “来人,传太子卫率指挥使。”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