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小子当以一己之力,挑整个山东学子! (第2/3页)
起来也好笑。
“偌大的一个祭孔圣地、山东文坛的最高学府,竟沾染上了一股铜臭之味!”
其中言辞激烈者更是宣称“若商贾之物也配贴上济南府学之名,这文坛圣地不修也罢!”“圣贤之言,安邦之道,何以银钱几两而论?”
在这些言论的刺激下,读书人开始自发的抵制“济南府学同款”,甚至有激进些的,已经扬言要跑到济南府学的施工场地去闹事了。
汪泰鸿一脸愧疚:“是小民考虑不周,只想着打响济南府学同款的名声,却忘了此举有辱文坛清廉之嫌……”
“辱什么了?”
周维岳皱眉打断。
“啊……这铜臭之物……”汪泰鸿一脸茫然。
“那帮子读书人脑子坏掉了,你脑子也坏掉了?”周维岳又一次训诫。
不过这次,周维岳也不指望汪泰鸿能理解了。
士农工商的观念已经在这个时代根深蒂固,在所有人的认知中,拿最低贱的铜臭之物去“丈量”士子和读书人,本身就是一种侮辱。
包括汪泰鸿本人。
可对周维岳来说……
一帮子只知道子曰诗云的书袋子有什么可豪横的?
穷极一生死读书,到头来还不是拜倒在那些被他们嗤之以鼻的“铜臭之物”上,去追寻那银钱二两?
贪污受贿、侵吞挪用、监守自盗……
干出这些事儿的,哪个又不是曾经的读书人?
但这话周维岳不能说出口。
说了,就是和这个时代作对。
于是每每念及此处,周维岳心里就有无名的憋屈之火丛生!
“那些人说要去济南府学的施工处去闹?”周维岳强压下心头怒火,询问。
“恩,传言是这么说的,此事若是……若是耽误了老爷修缮府学的进度,小民当真是万死难辞其咎……”汪泰鸿依旧是一脸的愧疚。
“哼!他们不闹事老爷我还不好处置他们!等的就是他们闹事!”
自己的官职只是丘县的知县,还真管不了这济南的学子。
可若是他们闹到济南府学的修缮工作中来了,就是董彦杲亲自出面,周维岳也敢将这些人全都一网打尽!
……
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