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好好的,百骑怎么就全交到他手里了 (第1/3页)
温府的正厅内,紫檀木食案上的菜肴还冒着热气。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筷子,指尖轻轻叩了叩案沿,发出“笃笃”的轻响。
他脸上挂着惯常的温和笑意,眼角的细纹里藏着几分慈爱,可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却骤然透出不容置喙的认真。
“朕需要得到契苾部的效忠。”
这话落在契苾何力耳中,却只换来满脸懵懂。
十岁的少年小眉头拧成了个疙瘩,一双黑亮的眼睛里满是困惑。
“可,可是契苾部已经迁到大唐了呀,这不是效忠吗?”
他清晰地记得,离开草原的前一夜,母亲把他抱在怀里,用带着草原风霜的声音反复叮嘱。
“何力,咱们契苾部世代在草原放牧,可如今颉利残暴,唯有依附大唐才能活下去,把部族全部迁到大唐境内,放弃咱们的牧场和帐篷,这才是让大唐皇帝放心的诚意。”
母亲的话言犹在耳,他们明明已经交出了所有的筹码,怎么陛下还不满足?
李世民被这孩子气的反问逗得失笑。
“部族迁来,是归附,”
李世民的声音放得柔和,却字字清晰,“朕要的是效忠,朕要掌握契苾部的勇士,让他们编入大唐军队,随朕征战四方,为大唐效力,你明白吗?”
契苾何力小小的脑袋转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拍着油乎乎的小手道。
“我明白了!皇帝陛下是想让契苾部做大唐的助兵!就像颉利可汗一样,打仗的时候召集各个部落的勇士一起上!”
他从小在草原长大,见惯了部落联盟的征战模式,颉利每次南下劫掠,都会召集薛延陀、回纥等部落的兵马。
在他看来,李世民的要求和颉利的做法并无不同。
温禾在一旁听得心中暗惊。
这不正是以后大唐仆从军制度的雏形吗?
当年汉武帝北击匈奴,便大量启用匈奴降兵,让他们充任先锋。
如今李世民想收服契苾部勇士,正是沿用了这一思路。
突厥人的战斗力本就强悍,自幼在马背上长大,弓马娴熟,若是能加以驯化,既能削弱草原势力,又能增强大唐军力,可谓一举两得。
只是如何拿捏分寸,却是门大学问。
温禾忍不住想起后世的安史之乱,李隆基对安禄山、史思明那般纵容,赐官爵、赏封地,几乎是有求必应,最终养虎为患,酿成大祸。
这就像把咸鱼放在猫的枕边,岂能指望猫不动心?
想要异族军队效忠,既要给足利益,又不能喂得太饱,得让他们明白,大唐的恩宠是恩典,而非理所当然。
“尊敬的大唐陛下。”
契苾何力站起身,小小的身子挺得笔直,虽然脸上还带着稚气,语气却异常沉稳。
“我不能替整个部族答应,需要和叔伯们商量,但我相信他们会答应的,能为大唐打仗,是契苾部勇士的荣耀,更何况,颉利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他没有贸然应下,反倒显出几分超出年龄的谨慎,这一点让温禾颇为赞赏。
草原部族向来重诺,若是轻易答应又做不到,反而会坏了契苾部的信誉。
“好!有担当!”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最欣赏的就是这种有分寸的孩子。
“你的族人如今都在灵州安置,朕这就下旨,让你的叔伯们带着家眷来长安,朕会在城东划拨宅邸,给你们安家置业。”
这话一出,契苾何力的眼睛瞬间亮得像草原上的星星,方才的沉稳荡然无存。
他猛地向前一步,将右手紧紧按在左胸,对着李世民行了一个标准的草原大礼,稚嫩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多谢皇帝陛下!多谢陛下!”
温禾在一旁看得清楚,这孩子高兴的根本不是能为大唐打仗,而是能在长安见到家人。
自部族迁到灵州后,他便被留在长安,已有半年没见过族人和弟妹了。
十岁的孩子,对亲情的渴望终究是藏不住的。
李世民满意地颔首,又和众人闲聊了几句,无非是询问李泰等人的学业和习武情况。
李泰趁机大谈特谈温禾教给他的“欧罗巴见闻”,说那里有金发碧眼的人,还有能远航的大船。
李佑则不甘示弱,说将来能造出不用马拉的车子。
李世民听得饶有兴致,时不时点头称赞,看向温禾的眼神里满是欣慰。
这竖子虽然行事跳脱,教孩子倒是有一套。
不过那个什么欧罗巴他是知道的,不就是西边那些蛮夷吗?
可那什么不用马拉的车子是何物啊?
这竖子以前也没说过。
如果真有这样的车子,以后大唐岂不是所有的马,都可以用来做战马了?
眼看日头偏西,李世民起身准备回宫。
李承乾满脸不舍,拽着温禾的袖子不肯松手,却也知道太子身份特殊,不能在外久留。
临走前,他突然转头看向温禾,语气带着几分狡黠:“先生,你好久没去东宫给我上课了,虞先生都问了我好几回了,说要考考你教我的学问呢。”
温禾顿时如遭雷击,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他之所以躲着不去东宫,可不就是怕面对虞世南那古板的性子嘛!
虞世南是前朝旧臣,饱读诗书,为人正直,可就是太过守旧,上次温禾教李承乾“地球是圆的”,被虞世南得知后,特意找他辩论了整整一个时辰。
虽然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除非你让他亲眼见过,否则真的很难去说服一个,相信天圆地方几十年的老学究。
如果以后有机会,温禾觉得可以带虞世南出海看看。
当然了,前提是他的身体能支撑到那个时候。
不过温禾也清楚,虞世南虽古板,却是真的为大唐着想。
上次热气球试飞成功后,虞世南特意给李世民上了一道札子,直言“工匠为社稷之基,当提其待遇,重其身份,方能激发其巧思”。
也正是因为这份札子,温禾后来向李世民申请研发经费时,才顺利了许多。
李世民果然停下了脚步,似笑非笑地看向温禾。
温禾心里一紧,连忙辩解:“陛下,臣最近实在繁忙啊!济世学堂刚招生,要筛选学子,飞鱼卫的训练也到了关键时候,赵勤那小子还等着我去指点……”
“朕知道你忙。”
李世民打断他的话,目光却扫过李承乾脸上一闪而过的狡黠,心中瞬间了然。
这小子分明是嫌东宫的课业枯燥,想拉着温禾解闷,多半是跟温禾这竖子学的坏心眼。
他故意板起脸,说道。
“罢了,朕也不为难你。以后每三日,你去东宫授课一次,教承乾些实用的学问。”
“正好段志玄前几日送了你一柄马槊,朕亲自教你,也省得你说没时间习武,丢了我大唐县伯的脸面。”
李承乾的眼睛瞬间亮了,嘴角压抑不住地上扬,哪还顾得温禾郁闷的脸色,连忙应道。
“谢阿耶!先生,明日我在东宫等你!”
说完便兴冲冲地跟着李世民上了马车。
温禾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就看到李泰、李佑正靠在廊柱上,冲着他挤眉弄眼。
李恪则依旧仰着头,望着院中的海棠树,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天天抬头看天,你迟早得落下颈椎病!”
温禾走过去,照着李恪的脑袋就是一巴掌,力道不重,更像是玩笑。
李恪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