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章 帝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章 帝师 (第1/3页)

    庭前花开又花落,春去秋来岁岁年。

    数年时光,匆匆而过,如今已然是宣德九年。

    皇帝正春秋鼎盛。

    内阁首辅威压天下。

    外无强敌、内有贤臣,上有明君、宇内澄清,大明煌煌然如日上中天,俨然有追汉唐之威仪。

    皇城以南,宫门以北,有黑瓦青砖,正六间堂屋,坐北朝南,正是如今大明政务的副核心文渊阁。

    李显穆权势日盛,六部之权被内阁侵蚀愈重,如今民间已然称之为“内阁为相,而六部属焉”,即,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是为内阁办事的。

    虽然有所夸张,但却充分展示了如今内阁的权势。

    五年前,内阁大学士黄淮、金幼孜都离开了内阁,而后又补入了一位尚书、一位右都御史。

    二品高官入内阁,为群辅,位在首辅、次辅之下,这等境遇,让天下士林为之震动。

    对内阁愈发敬畏。

    文渊阁占地愈多,却仍然稍显逼仄,概因其文书之多,远胜往昔。

    外间文书小吏颇为繁忙,一迭迭奏章被分门别类抱进抱出,虽不乱,却匆匆,幸好制度明确,颇有条理,才极少有错漏之事。

    首辅独占一间,其后左右各坐二三人,各理其事,若有疑难,则由首辅核准裁决,若有大事则众人齐聚文渊阁中堂,进行商议,以定票拟。

    文渊阁中堂,李显穆端坐长桌之后,左右各堆着一堆奏章,不时有书吏将右侧的奏章带走,又不断有书吏往左侧添上新的奏章。

    许是有些累,李显穆停下笔,轻轻揉了揉眼睛,站起身向外走去,入目所见,皆是红墙黄瓦,富丽堂皇。

    仰首望天,高高的宫墙衬的这偌大皇宫如一口四方井,将人紧紧束缚在这里。

    他眉眼间带着消散不去的寒意厉色,仿佛深深刻在心头。

    “永不曾停下啊。”

    李显穆微微感慨着,治理天下当真是艰难,永远都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解决了一个问题,立刻就会有另外一个问题冒出来。

    “元辅。”

    有书吏自身后来,轻声呼唤。

    李显穆回身望去,书吏谦卑躬身,垂首抱拳,“方才御前总管来传口谕,陛下请诸位学士至华盖殿,有要事相商。”

    李显穆微微点头,示意自己知晓,抬眼看去,另外几位内阁大学士已然从各堂阁中走出,几人汇在一起,往华盖殿而去。

    入殿后,一看皇帝脸色,几人就知道不是坏事。

    皇帝朱瞻基立在上首,数年皇帝生涯,让他眉宇间多出几分凛然不可侵犯之意。

    数年以来,李显穆固然威势愈盛,但皇帝更是威严盛隆,在政事上,他大部分委任给大臣,只参与重要决策。

    但在军事上,他丝毫不假手他人,两次御驾亲征北巡,让瓦剌、鞑靼望风而逃。

    又整治三大营,在军队中安插忠诚于自己的亲信,用联姻等方式笼络高级勋贵,牢牢握着兵权,是真正的实权皇帝。

    见众人走进,朱瞻基当即命内侍给李显穆,以及上了年纪的杨士奇搬椅子过来,不多时,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等人也入了殿中,基本上大明朝中枢高级官员,齐聚一堂。

    见人到齐了,朱瞻基当即笑道:“今日召诸卿前来,是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皇太子年岁渐长,朕、太后、皇后,都想着让他出阁读书,不知诸卿可有什么想法?”

    殿中群臣闻言顿时神色皆一凛,唯有李显穆微微眯起了眼。

    皇太子朱祁镇实际上可以算是宣德二年生人,如今是宣德九年,满打满算,宣德九年过完,他八岁整,的确是可以出阁读书的年纪。

    群臣之所以如此紧张,自然是因为,皇子出阁读书之事,涉及到未来的权力之争。

    若是能提前在太子这里布局,或许未来就有奇效。

    虽然皇帝现在春秋鼎盛,但提前落子总是没错的。

    无论内阁还是部堂,都有人蠢蠢欲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