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丁炸桥和李开炮孔过瘾一同发威!(日万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丁炸桥和李开炮孔过瘾一同发威!(日万求月票) (第1/3页)

    志愿军指挥部内

    大幅作战地图铺在中央,标示着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的战线。

    老总背着手,目光深邃地审视着地图上仁川和汉城的方向。

    “报……报告几位首长!”

    “仁川大捷!”

    志愿军参谋快步走进来,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颤抖,双手奉上电报道。

    刹那间,指挥部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参谋手上的那份电文上。

    丁伟离得近,连忙接过,飞速扫视。

    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到震惊,再到难以置信的狂喜,眼睛越瞪越大。

    “念!快念!”

    老总沉声下令,但陈首长已经起身,走到丁伟身边看过去。

    “我部于仁川地区顽强奋战,依托预设阵地及主动战术,成功挫败敌陆军一师多轮强攻!”

    “战果初步统计如下:歼灭美陆军一师步兵一万余人!击毁重型坦克四十余辆,击沉、重创敌大小舰艇近百艘!”

    “我军主力已完成核心阻击任务,正按计划交替掩护,有序转移!”

    “目前全斗光和林正顺正带着新八军和朝九师余部,赶赴汉城协防。”

    “伍万里带钢七团余部向仁川港方向靠近,准备进行后续闪击港口抢夺航母和战列舰的计划。”

    “望苏方各部协同作战力量尽快就绪,汉城方面能牵制美军多些时日。”

    丁伟深吸一口气,极力压制着声线的颤抖,高声朗读倒。

    “一万多美军!歼灭了一万多美军?!”

    “这才几天?!”

    “美陆军一师就被伍万里干掉一半以上的兵力了!还炸了那么多坦克和船?!”

    安长森军长霍然起身,声音都变了调,眼中全是震惊。

    “好小子!

    “他真在仁川顶住了美军主力登陆后的全力进攻,还啃掉美军这么大一块肉!”

    陈首长也忍不住击节赞叹。

    “达瓦里希!这……这简直不可思议!”

    “他们真的做到了!”

    “以五千多中国精锐为军官和士官,以朝鲜兵为辅佐协同的部队,正面硬抗并杀伤美军近万精兵?”

    “天啊!”

    “那个叫伍万里的年轻中国指挥员,他是战争之神转世吗?(ОнпростоБогвойны!)”

    伊万顾问手里的烟斗差点掉下来,他放下烟斗,快步走到地图前,指着仁川的位置,用略带口音的俄语夹杂着生硬的中文惊叹道。

    “哈哈哈哈哈哈…………”

    “好啊!打得好!”

    “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打出了抗美援朝的骨气!”

    他走到地图前,用力拍打着仁川的位置。

    “我早就说伍万里这小子是块打仗的料!”

    “让他去仁川守这个‘死地’,他还真给我们守出了一片天,打出了一个辉煌的大胜仗!”

    “什么美军精锐,在我中国军人面前,照样头破血流!痛快啊!”

    老总脸上的皱纹舒展开,豪迈的大笑在指挥部里回荡。

    “老总,老旅长,伍万里年纪虽轻,却是天生将才!”

    “他不仅能守,还敢反打,敢吃掉敌人!”

    “看看这战报,不仅有固守,更有主动出击,陆空配合!”

    “还及时调整了防御部署,主力完成阻击后安全转移!”

    “这份战场把控能力,这份杀敌的气魄……”

    “假以时日,必是我军少壮一代的领军榜样!”

    丁伟激动得脸色潮红,感慨道。

    “更大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歼敌万余,击毁大量重装备,这不仅仅是防御胜利,更是在精神上沉重打击了美军不可一世的气焰!”

    “这一仗,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未来在谈判桌上的底气!”

    “伊万同志,看到了吗?”

    “有这样的年轻将星,有这样无畏的战士,我们不仅能守住阵地,更能向敌人发起致命的反击!”

    “中国所需要的援助,最终必将转化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对抗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

    陈首长眼中闪烁着睿智和欣慰的光芒,看向伊万顾问,语气深长地说道。

    “是的,伍万里同志的勇气和指挥艺术令人惊叹。”

    “我们苏联国内得到这个战果,一定会更加坚定信心!”

    “如此辉煌的战绩,足以证明中国同志的决心和能力!”

    “老总同志,请您务必代表我们,向伍万里将军和仁川的全体指战员,转达最高的敬意!”

    “他们,创造了奇迹!”

    “毕竟当初著名的硫磺岛战役中,美军的死伤也不过两万多。”

    “这次仁川战役给美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远超他们在太平洋战场的惨烈程度!”

    伊万顾问也换上了一副郑重而敬佩的神情,深深点头。

    “不过战果虽然可喜,但有件事我得提醒一下。”

    “米格战机生产线无偿援助的条件是全歼美陆军一师。”

    “若是最终不能达成的话,中国需连续十年向苏联支付约定的粮食矿产来购买。”

    伊万表达完敬佩后,话锋一转,说道。

    “中国一向是言而有信的,这些不用担心。”

    “如今,美陆军一师已经朝汉城奔袭而来。”

    “我们有12军和回撤新八军朝九师一同防守,保证美陆军一师会磕个头破血流。”

    “汉城交战之时,便是伍万里率钢七团精锐闪击仁川港的大好时机!”

    “不知道贵国答应协同进攻的各个力量有没有准备好?”

    老总闻言,问道。

    “放心吧达瓦里希,我们苏联的特工已经准备待续,海空方面的支持也按计划赶来了。”

    “不过我有些担忧,损失惨重的钢七团真的还有足够的实力攻下仁川港吗?”

    “据我所知,仁川还留下了三千多的美军精锐驻守。”

    “据地形防守仁川,和奇袭短时间攻入仁川,可是不一样的难度。”

    伊万笑了笑,说道。

    “我相信伍万里同志和钢七团的全体战士,他们的战斗力不是普通军队能比拟的。”

    “不过伊万同志,你刚刚好像提到了海空方面的支援?”

    “空军方面的支援倒不意外,可海军方面……”

    “难道你们苏联的舰队要开到仁川海域协同作战吗?”

    陈首长扶了扶眼镜,有些意外的问道。

    “不不不!”

    “苏联的海军舰队不可能直接参与到朝鲜战争,这样对整个国际局势都是极其危险的。”

    “但我们准备好了大量的海军驾驶人员,已经和米格战机群一起乘坐战机飞来了。”

    “等你们真的抢下美军的航空母舰和战列舰时,我们会帮你们开回中国的。”

    “但是我必须强调一点,这些宝贵的海员是不参与作战的,只负责后续的驾驶。”

    苏联顾问伊万连忙摆手解释道。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战争的扩大我们都不愿意看见。”

    “抢下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和密苏里号战列舰之后,确实需要大量的驾驶人员。”

    “伊万同志,感谢你们,为我们抢占军舰的计划提供了急需的帮助。”

    老总闻言,颇为理解的点头谢道。

    苏联要是真的把海军舰队开过来,那就不是朝鲜战争的事情了。

    能派出米格战机群还有海军驾驶员来帮忙,已经很不错了。

    “无妨!”

    “现在中国和苏联是亲密的战友,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资本主义的美国。”

    “等你们的钢七团到达仁川外指定隐蔽地点后,我会让海军的人和他们汇合的。”

    “至于具体出击时机,就交给你们中国军队根据战局来定吧。”

    “我先去将仁川大捷的消息回电国内,汉城防务的事情你们可以自行商议。”

    伊万握了握老总的手,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报告!”

    “全斗光和林正顺两位首长已率军回到汉城防区内!”

    “他们刚回来就向志司询问,下阶段的防守任务是什么。”

    一名志愿军参谋快步走来汇报道。

    “哈哈哈哈哈……”

    “在万里这小子麾下干了一段时间,觉悟高的很啊!”

    “他们在仁川打的辛苦了,接下来就承担汉城的后勤和治安维稳工作吧。”

    “至于主要的卫戍任务,就交给你丁伟了。”

    “丁伟同志,接下来汉城的防务由你全权负责。”

    “尽量拖住牵制美陆军一师的兵力,为伍万里抢夺航母和战列舰争取时间。”

    “在这个基础上,多歼灭美军的有生力量!”

    老总看向丁伟说道。

    “是!”

    “我在外围安插了很多尖刀穿插连队!”

    “等美陆军一师的主力一过来,我就立刻炸毁他们后方的所有桥梁!”

    “一来可以损毁他们的后勤线,让他们的物资供应运送困难。”

    “二来伍万里率军闪击仁川港时,美陆军一师的回援速度会变慢。”

    “三来逼着他们放军队驻守各个桥梁节点,保护后勤线,牵制他们兵力,削弱他们能进攻汉城的兵力!”

    丁伟闻言,当即笑着说道。

    “这桥炸的好啊!”

    “当初李云龙那小子打平安城的时候,你就用过这招,我印象深刻。”

    “没想到到了朝鲜战场上,你还能活学活用,哈哈哈哈……”

    老总闻言,当即夸赞道。

    “说起李云龙那小子,他最近在汉江南阻击美军,倒是大手大脚起来了。”

    “缴获的美军大炮,那是天天在那开炮开炮的,狂轰滥炸。”

    “38军和50军防守的时候,哪有他那条件啊!”

    陈旅长将一份战报递给老总,笑着说道。

    “天天开炮狂轰滥炸!?”

    “李云龙这小子,哪有那么多的火炮和弹药!?”

    老总闻言,有些好奇的问道。

    “老总,围歼美五师的大部分武器弹药可都被27军的80师张大彪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