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国之不强,在于民之不富。民之不富,在于国之不公! (第1/3页)
皇城,户部衙门。
最大胆的一组学生,由周文博亲自带队,他们拿着林尘特批的手令,直接进入了户部,采访各级官员。
在这里,他们见证了最直接的,官场分裂!
一名刚刚通过新学科举入仕的年轻主事,在听闻他们的来意后,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拉着周文博的手,慷慨激昂地说道:“林大人此举,乃是万世之功!你们知道吗?根据我们户部的初步测算,一旦新政推行,国库每年,至少能增收四百万两白银!四百万两啊!这笔钱,九边饷银绰绰有余!能让我们在北境,修筑一道钢铁长城!这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大好事啊!”
然而,当他们走进另一间公房,采访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侍郎时,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答案。
老侍郎甚至没有抬头看他们一眼,只是慢悠悠地品着茶,用一种古井无波的语气,淡淡地说道:
“年轻人,治国,不是算术。不是一加一,就一定等于二。”
“士林,乃国之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了区区几百万两银子,而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动摇了传承千年的国本。这笔账,究竟是赚是亏,你们,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说完,他便端起茶杯,下了逐客令。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整个京城都渐渐沉入安宁的睡梦之中,唯有京师大学堂内,一处院落,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这里,便是《大奉日报》的总编室。
结束了一天采访的学生们,此刻正围坐在几张拼起来的长桌旁,他们手中的笔,在纸上飞快地游走。
他们们时而低声交流,核对细节;时而埋头疾书,文不加点。
周文博拿起了那些稿子,仔细地审阅起来。他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脸上满是赞许。
这些学生,虽然从未学过新闻写作,但他们凭借着一股子纯粹的热情,以及林尘昨日所教的那些要领,竟然写出了如此生动、真实、充满冲击力的稿件!
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