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第1/3页)
在模糊的字迹下方,还有一行用铅笔写的德文小字:“其母之血,可解百毒“,但后来又被用力擦去,只留下纸张表面的细微凹痕。
铅盒夹层中的日记残页边缘已经脆化,纸张泛着陈旧的象牙黄色,张小山稚嫩的笔迹中夹杂着几个工整的日文汉字,显示出松本教授亲自教导的痕迹。
“特别的孩子“四个字被反复描粗,墨水渗透纸背,日记中断处的省略号后面,纸张纤维有明显的拉扯断裂痕迹,像是被人突然夺走时撕扯所致。
那张发黄的结婚照采用了1930年代南京照相馆特有的蛋白印相工艺,松本教授的军医领章上,编号“731“被巧妙地隐藏在樱花纹饰中。中国女子旗袍的立领处别着一枚银质胸针,正是南京中央医院护士长的标识。婴儿襁褓的蓝色缎带上,“小山“二字的绣线里捻着几根金丝,在照片上形成微弱的反光。
照片边缘的血指印纹路清晰可见,经比对与陈默右手食指的斗型纹完全吻合,血迹氧化形成的暗褐色中,还混杂着几丝诡异的蓝色结晶,是松本实验室特制的镇静剂与血液反应后的特征。照片背面用极细的铅笔写着“1938.1.1于哈尔滨“,日期中的“8“字最后一笔微微颤抖,显示出书写者当时的情绪波动。
在照片与日记的粘连处,残留着半片干枯的栀子花瓣,经过显微观察,花瓣细胞结构呈现出异常规则的六边形排列,这种排列方式是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下的典型特征。松本教授西装口袋里露出的怀表链上,挂着一枚刻有德文“ Wahrheit“(真相)的铜质钥匙,与程墨白在奉天找到的保险箱钥匙是同一批次打造的。
六月九日的满月悬在铅灰色的云层间,将医院天台照得如同白昼,海风裹挟着长崎湾特有的腐藻气息,吹得史密斯博士的白大褂猎猎作响。她藏在衣襟下的微型注射泵是德国拜耳公司1944年的军用款,导管中的蓝色液体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