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连续的汇款单 (第3/3页)
月能赚的好多钱撒!这可以买多少冰棍撒。”
然后,下一道题目出现:
已知一条冰棍八分钱,请问一个月的稿费能买多少条冰棍。
小学生们算出答案后,眼睛全都一闪一闪的亮晶晶。
最后,陆奇给他们布置了一篇作文:
假设他们有210块钱,他们想怎么用?
小学僧一副“奇哥,我错了”的神情。
--------------------
第二天,陆奇走了六七公里山路来到羊石镇兑换稿费,并买了一斤猪肉。
晚饭时,小老太太埋怨他买多了,让他好好攒钱还债,并将炒好的一些猪肉收起,等小学僧们过来时,分他们尝试。
陆奇给每人买了一只冰棍后,第一次见识到小学僧们的学习效率!
激励法,果然有用!
等到九点左右,小老头从外面回来,对孙子说:
“今天去各家走了一圈,与他们聊了还钱的事,分出个轻重缓急。等月底先还一些急迫的。”
陆奇点点头,转身回屋再写一篇才休息。
到了5月7号,李全达再次送来两封厚厚的回信。
一个是《蓉城晚报》,一个是《山城晚报》。
两篇文章就是陆奇说的现实结合历史的套路,毕竟太阳下没有新鲜事。
两篇文章贡献12块钱稿费。
当时,在场的村民全都震惊了。
陆奇的作品一次在两家报纸上刊登,这才学不用多说!
陆奇将钱取回来后,全部上交。
小老头给他留了去省城的路费,凑够20块还了部分欠债。
连续在报纸上刊登文章,陆奇已经被村里人视为大作家。
陆大军更是直接登门求教:如何带领东山村发家致富。
陆奇只能按照后世的一些经验给出答案。
特色种植、外出务工、要有一技之长等等。
因为东山村四周绕山,交通不便。
没有得到答案,并不影响陆大军把三份报纸放在村公所重点展示。
听说,他上乡里或者去开会,与人交谈的话题只有一个:
我们东山村出了一位大作家,接连在各大报纸上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