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锅端了 (第3/3页)
要被执法,货物被查封,等待的还有罚款!他辛苦好几年的产业,一朝回到解放前!
谭凯稍微有些触动:“李老板,不是我们狠心。是你们太狠,不给我们杂志社活路!若任由你们继续盗印,《科学文艺》也支撑不了多久。”
陆奇站在门口外面,穿过人缝看到仓库的昏暗景象——破旧、空旷、朴实无华等感觉,只有工人忙忙碌碌。
执法人员押着李老板路过陆奇身边时,他说了一句:“李老板,《科学文艺》杂志社未来两年更好,将出现更多畅销书,你真是捡了芝麻丢西瓜,目光短浅啊!”
现在只有谭凯认可此话。
陆奇指着地上的书籍问:“老谭,这些书怎么处理?”
谭凯翻开一本,叹惜一声:“可惜纸张质量差了点。应该是工商部门处理吧。”
等现场处理得差不多,两人才离开。
陆奇感觉谭凯的情绪有地低落。
默默走了好长一段路,谭凯才开口:
“84年,社里开始自负盈亏。杨霄刚接手时,社里的账户里的资金只有五六万块,甚至不能支撑人工开支。”
“我们看到图书市场的火热,将部分希望寄托于此。当时武侠书畅销书,开印百万册,一本能赚上百万,被业绩传为奇谈。”
“一位朋友从岛国带回来一本畅销书,说是声名鹊起的明星作家。我们高高兴兴找人翻译,然后拿着译书找书商朋友,试探有无前景。”
“结果书商老板看了一半就判断:不好,节奏太慢!于是我们的尝试就此失败。”
“这老板透露,据说有国外留学生花几十美刀买一本带色图书,一回国翻十倍卖给书商。书商花两个月时间翻译并印刷,很快大赚一笔。”
“言下之意,想让我们也学学这种方法。但明显有违杂志社的定位!还好其他的书商朋友建议出版其他类型图书,让杂志社找到一条出路。”
“在这期间,我们结识很多书商,并发展成为社里“二渠道”。我和不少书商成为朋友,对杂志社的帮助非常大。”
“李老板前期对社里帮助也挺大,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