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反响(续) (第2/3页)
者到“新秩序”共谋者的转变,让我不禁深深思考。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我是在同学手里看的《科学文艺》,看完后忍不住找到上一期,才发现陆奇老师已经写了一篇关于蚂蚁的小说。
自此,我成为一名科幻迷,也是陆奇老师的书迷!
建议所有觉得科幻“不科学”的人读读这本书,它会颠覆你的认知。
这封信,陆奇脸上的笑容维持了一整天。
其他的读者来信中,对《蚁素》几乎全都是好评。
“陆奇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最近拜读了您的《蚁素》。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十分独特。您以知青下乡的故事为开篇,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时代,让我想起几年前的知青们的生活,您不会也是下乡知青吧?
随着蚁素的出现,故事急转直下,进入了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世界。这种现实与科幻的交织,不仅没有突兀感,反而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书中人物性格鲜明,颜哲的理想主义、其他知青的复杂心态,都被您刻画得入木三分。期待您能继续用文字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文学盛宴!”
……
此外,随着席问举评论见报,省内其他报纸、杂志也纷纷刊登各自的看法。
《蓉城晚报》就刊登一则文学评论家的点评:
“《蚁素》是一部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科幻小说。
它突破了传统科幻小说对科技和未来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微缩的人类社会模型,通过对蚂蚁社会的细致描绘,揭示了社会结构、权力关系、资源分配等问题的本质。
作者以冷静克制的笔触,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自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观察和理解人类社会的独特视角。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随着省里数一数二报纸上出现关于《蚁素》的讨论,显然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好奇,纷纷打听《蚁素》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很快,《川省文学》、《青年作家》等杂志纷纷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