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章 联谊会上的创作分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4章 联谊会上的创作分享 (第1/3页)

    10月2日,陆奇、谭凯、吴显奎三人联袂走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

    吴显奎看着青春活力的校园,十分感慨:

    “还是电大的男女比例均衡啊。”

    他毕业的气象学院,远没有电大这般均衡。

    谭凯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年轻十几岁:“每次进入大学校园,我都感觉身上充满朝气。”

    陆奇直接点破:“咦!你们两个直接点,电大的美女就是多!”

    三人哈哈大笑,慢慢来到一教学楼前。

    大阶梯教室,此时人声鼎沸,非常热闹。

    来自三个学校的学生在经历刚开始的陌生后,一个个犹如社牛般,就着科幻话题三五成群,很快与他校学生聊成一片。

    三人刚进入教室,就被眼尖的同学发现。

    谭凯年纪较大,被同学们认为是今天主讲嘉宾,声音渐渐安静。

    胡继英发现情况,笑着走上讲台,大声说:

    “各位同学,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科学文艺》副主编谭凯老师、首届银河奖第一名得主吴显奎老师、《蚁素》《蚁人世界》的作者,同时也是《科学文艺》编辑陆奇老师!”

    随着清脆的声音,教室里渐渐安静,随着话刚落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哇,陆奇老师那么年轻!”

    “而且还那么青春阳光!”

    “差点有我那么帅了!”

    三人笑着走上讲台,一边与近百同学挥手示意。

    此前陆奇来了一趟电大,与胡继英详细沟通一番后,在后者要将其介绍给舍友之前逃离校园。

    胡继英不负众望,按照陆奇的计划,因为时间紧急,只来得及与川大、电大达成合作,共同举办科幻社团联谊会!

    主场作战的她向学校申请一个阶梯教室作为活动场地。

    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一老师看到申请理由是科幻联谊会,非常纳闷:

    这么小众的科幻在大学里还有社团?此前舆论不是声讨科幻文学?

    好在胡继英早有准备,将谭凯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还有省报对杨博士的报道新闻作为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