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章 联谊会上的创作分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4章 联谊会上的创作分享 (第3/3页)

讲的内容可能有点枯燥,请大家见谅。”

    “与英姐商量科幻社团联谊会后,我一直在想应该给你们做一个什么样的分享。”

    “我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给你们讲讲我是怎么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

    “首先声明,本人陆奇只是一位刚入行的科幻作家,才发表了两部作品。”

    台下发出善意的笑声。

    陆奇继续说:

    “我一直以为,《科学文艺》杂志的定位有问题,应该聚焦于科幻小说,而非堆积众多题材。所以我坚持进行科幻小说的创作。”

    “刚才谭凯老师分享晚清、民国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时说,对科学的尊崇以及对科学话语的模仿,是华夏科幻小说诞生的重要标志。”

    “什么叫科幻小说,顾名思义,对科学进行幻想的小说!科学就是我创作的灵感来源!”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或者听说过《星球大战》《E·T》《终结者》等科幻电影,电影里对未来,对科技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在海外引发巨大的轰动。”

    “电影中包含许多科幻题材!比如后人类的题材,包括机器人、仿生人、克隆人、人机合体、人工智能、意识上传等等。”

    “未来因为技术的手段,人与非人、身体和意识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引出许多主题:如对于什么是人或者人性,对于个人身份、自我认同的看法,对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关系的探讨等等,可以展开成为无数部经典的作品。”

    “其次,是外星文明。这一点就不用我展开介绍,许多科幻小说都是外星主题,通过描绘外星文明的未知、神秘、多样性,来探讨跨文明交流和共处的可能性,包括反思!”

    “对于外星文明,我一向认为,肯定没有人类所想象的那么美好。试问,你会对待脚下的蚂蚁,如同对待同类那样吗?”

    “第三,历史和科幻的结合,我认为也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华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神话元素,完全可以将科幻融入其中,达到科幻民族化的探索。比如用科幻元素来改写神话传说中的超自然情境,在现代科技语境中重新阐释传统文化、哲学思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