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0章 意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0章 意外 (第2/3页)

度不够。

    就拿供销社来说,我们当时跟他们谈了免费寄售——卖出去多少,再给我们结多少货款。

    结果货架上摆了一周,一瓶都没卖出去,最后人家直接把我们的罐头撤下来了。说到底,还是罐头知名度太低,老百姓不认可。”

    说到这,谢厂长忍不住轻叹了一声,捋了捋思绪,继续说:“在提升产品知名度上,我们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参加展销会,不管是啥品类的展销会,只要能让我们摆展台、展示罐头,我们都会去,想着能吸引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注意。

    另外,我们还跟经销商合作推广,一起搞促销活动,比如打折、买赠,在商店里设显眼的陈列,想一起提升销量和知名度。

    但总体来说,效果都不好,产品知名度一直没打开……”

    他的语气渐渐低沉,带着几分挫败。

    李哲快速记录完,转头看向一旁的李振国:“二叔,您在京城罐头厂工作了这么多年,对销路问题有什么想法?”

    李振国接过话头,说道:“在提升知名度方面,我倒有个想法,可以增加户外广告。比如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公交站台、火车站这些人多的地方贴海报广告,突出罐头的品牌和特色,提高曝光度。”

    李哲追问:“二叔,那户外广告的效果怎么样?”

    李振国想了想,如实回答:“这我就不太清楚了,毕竟我不负责销售,没收到过这方面的反馈。”

    李哲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笑着鼓励:“您这个想法不错,接着说。”

    “那我再说说渠道方面。”李振国继续道:“我在京城罐头厂的时候,每到年节前,厂里都会安排人去各个单位拜访,跟一些大单位谈合作。

    比如工厂、学校、机关单位,把罐头作为员工福利或者食堂食材,做团购生意。

    虽然利润会低一点,但胜在量大,还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这个也可以试试。”李哲看着笔记本上的记录,沉思着说:“我觉得扩展销售渠道、打开知名度这两个方向是对的,你们刚才提的建议也很好。

    之前没奏效,可能还是宣传力度不够,没达到‘破圈’的效果。

    只要宣传力度跟上了,销量能提上去,就能形成良性循环,罐头销路自然会越来越好。”

    谢厂长赞同道:“李总,您说得太对了!我也觉得是宣传力度不够,但当时我们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了。”

    李哲琢磨了一会儿,说:“其实咱们可以试试利用地方媒体打广告。比如在廊方电视台、广播电台投放广告,制作简短的广告片或者广播稿,介绍罐头的口味、品质和价格。

    电视和收音机传播范围广,宣传力度强,还能让消费者觉得企业正规、品牌可靠,更容易让人信服。”

    谢厂长眼睛一亮,猛地一拍桌子,激动地说:“妈呀,这么好的办法,我咋就没想到!”

    他这话不是刻意拍马屁——这个年代广告意识才刚刚兴起,愿意用广播电视做广告的企业本就不多,尤其是镇上的罐头厂,能想到并实施这种方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确实是比较新颖的营销手段。

    李振国却冷静地提醒:“这办法确实好,但用广播电视做广告,费用恐怕不低吧?”

    李哲沉吟片刻,说:“回头咱们联系一下广播电视台,先试试水。只要效果好,宣传广告的钱不能省!”

    随后,三人又围绕罐头宣传和销售渠道的问题讨论了一阵。

    谢厂长提议从原罐头厂聘请几个有销售经验的老员工,帮“好滋味”公司铺货,李哲当即同意,觉得这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就在这时,办公室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四人的讨论也差不多结束了,李哲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笑着说:“是不是八宝粥做好了?咱们下去尝尝。”

    四人走出办公楼,却没看到想象中工人围坐尝八宝粥的场景——喧闹声是从工厂门口传来的。

    只见厂房门口围了一群人,吵着要进工厂,被门卫张大爷拦在门外。

    张大爷提高嗓门问道:“你们这群人闹哄哄的,要干啥?”

    人群中,一个男子走上前,说道:“老张,是我啊,马国斌!这才多久没见,你连俺都不认识了?”

    其他人也纷纷打招呼,有的叫“张叔”,有的叫“张大爷”。

    张大爷凑近扫了一眼,发现围在门口的都是万安镇罐头厂的老员工。

    他皱起眉,语气严肃:“老马,你们到底要干啥?不知道厂里现在正在生产吗?”

    马国斌连忙说:“知道知道,俺们就是来帮忙干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