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0章 终见长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 10章 终见长安 (第2/3页)

趁着余令准备去考试的机会,大伯一家低下了头。

    希望让过去的事情翻篇。

    余令也没想着去记恨这一家。

    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家人之间的事情,闹得再大,闹得再不开心,传出去也只是别人家嘴里的谈资罢了。

    余令的想法是你过你的,我过我的,互不打扰这就足够了。

    随着余令要考试的消息在屯子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余家的大门口。

    虽然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但在此刻,他们却是真心地希望余令能“高中”。

    屯子日子清贫,没有什么好吃的,但每家每户还是咬着牙拿出两个鸡蛋。

    家里没鸡的就去找别人借,实在借不到的,也咬着牙……

    颤颤巍巍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团,掀开左一层右一层的布卷,从里面掏出两枚铜板塞到了陈婶的手里。

    寓意好事成双。

    对待这样的祝福余员外并未推辞。

    在京城打拼多年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自己生意为什么做不大的道理,一个为什么南边人做生意很厉害的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宗族。

    在南边,村子很大,一个村子有很多姓氏,但他们却认为同村便是同宗,每个人都有一个很强的宗族荣誉感。

    理应抱团取暖,所以他们生意越来越强。

    余员外知道自己会老,也知道自己会死。

    为了让余令和闷闷在自己死后能够活的更舒服一些,那就必须接受大家的好意。

    接受了众人的好意,也就代表着余令若是考出去了,一定会回馈众人的好意。

    乡亲们能活得更好,余令和闷闷若有什么事也不至于没有人帮忙。

    如此,契约就成了,

    在今后,余令手底下也有知根知底的人可用,而乡亲们则可以靠着余令的身份和地位往上攀爬。

    余令走出去,乡亲们自然也能走出去。

    虽然都是在地里刨食吃的穷苦汉子。

    但戏文不是说了么,汉高祖就靠一个沛县的人才就撑起整个大汉江山。

    余员外不敢想余令今后会活出个什么样子。

    但如果这次童考高中,那在屯子里也是唯一一个读书识字之人。

    不说别的,有个红白喜事啥的余令去了也得坐高位。

    那也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也能和衙门的官员说上话。

    余员外不信余令不中。

    余令还小,有多次试错的机会。

    王秀才都快四十了,考了那么多次都没考上,不也在努力的去念书,努力的去参加考试么?

    拜完祖宗,在老爹的带领下余令开始拜谢乡亲。

    此时此刻余令终于明白,明白为什么在后世一个村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全村要锣鼓喧天的庆祝了。

    “谢谢婶婶!”

    “令哥高中啊!”

    “谢谢刘叔!”

    “令哥,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在修水渠,一道金光就从你家蹦出来了,这一次你一定行的!”

    正常说话余令还能有问有答。

    如果像这样神鬼托梦之言余令就招架不住了。

    修个水渠妇人这么说,见个县令都有人说有紫光从北而来,在他们的眼里,官员那就不是人。

    那就是文曲星下凡了。

    如今要去考最初级的考试,金光出来了……

    拜谢了乡亲的好意只有余令回到家开始最后的“临阵磨枪”。

    厨娘挺着肚子给余令煮乡亲们送来的鸡蛋。

    她说鸡蛋是福,多吃,就能把所有人的福气聚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