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 章 衙门里没傻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 章 衙门里没傻子 (第1/3页)

    望着送信的衙役又游水离开,余令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才是狠人,真正的狠人,路被淹了都阻挡不了他送信的心。

    这到底是多么紧要的信件值得他这么拼?

    拆开防水的油纸,一封信,一本名册,三本空白的名册。

    打开信,看着上面的字,余令的心开始不自觉的加快了起来,一个大胆的想法抑制不住的从脑子里蹦了出来。

    余令随后打开了黄册。

    望着上面鱼鳞状排布,密密麻麻的名单时,脑子里冒出来的那个想法就再也无法压下去。

    八个村落……

    自己要统计八个村落的户籍。

    这八个村落里有三个军屯,五个百姓村落。

    余令细细地看了起来,在黄册里面找到了老爹的名字。

    老爹的名字之后就是自己的名字,看墨迹是新加上去的。

    再往后看,余令找到了二伯的名字。

    二伯的名字后有来财的名字,还写着来财两岁。

    如此看来,二伯进山的时日不短了,最少有五年了!

    二伯的名字被画了一个圆圈,圈后面还有字。

    不知道是年份太久远,还是当初写字的人没好好地写,字迹有些看不清了。

    望着黄册下面空白的黄册,联想信里面的内容。

    余令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压下心里那种狂躁的想法。

    “来福,是衙门来的喜报么?”

    余令抬了抬手,发黄的册子映入每个人的眼帘。

    众人哪怕不识字也知道这什么东西,干劳役的时候就是用这个点名的。

    大家对这个东西是又恨又惧。

    恨这个东西一出来就要干劳役,惧这个东西一出来自己家的粮食就要少一大半。

    没有人喜欢这个东西。

    “爹,二伯可以下山了!”

    “当真?”

    “真的,衙门要重新统计户籍了,由我来核实每家丁口,然后朝廷就按照新的户籍来完成赋税和徭役。”

    余员外疑惑道:“为什么有三个空白黄册?”

    这个问题若是搁在以前余令也不懂,但现在的余令懂了。

    朝廷规则很完善,为了防止人口流失保证朝廷的税收和每年劳役,它有一套很完整防止官吏造假的流程。

    所以,黄册是有四份的。

    户部,布政司、府、县各一份。

    县统计完送给府,府统计完送到布政司,布政司汇总完后送到户部。

    地方赋税多少关乎官员升迁。

    所以,在明初的时候黄册是一年一统计,官员乐于去统计。

    人口增长,赋税增长都和他们的升迁有关。

    也是为了对户口的控制。

    朝廷还规定了,必须由家长填写,不会写的请人代写,若有人隐瞒作弊,当家的处死,家属流放化外。

    现在不行了,都乱了。

    这原始的册子不知道是哪年统计的,这衙门的官员太懒了。

    其实余令想错了。

    这不是衙门的官员懒,而是他们不敢统计,大明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多的,可长安府这边的人却都在往外跑。

    只要一统计,他们就犯错了。

    这一次敢统计是因为发大水了,那些跑掉的人全部写成淹死和失踪。

    如此一来,这件事就揭过去了。

    这些余令都不知道,只知道把二伯洗白。

    余员外突然压低嗓门,有些不好意思道:

    “孩儿,爹说句不该说的话,偷偷的往上填名字难不难?”

    余令闻言苦笑道:

    “爹,这个不难,你信不信,衙门巴不得治下的百姓越来越多,人越多,税收,劳役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