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8章 翌日计划,郁闷的鬼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8章 翌日计划,郁闷的鬼子! (第1/3页)

    溧水武器研究所藏龙卧虎,飞机设计师自然不止钱、李、杨三位。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专攻发动机的顶尖人才。

    李崇明:研究所的发动机权威,五十五岁,粤省人。

    年少时随父母出海,毕业于花旗国西北大学。

    钱伟旭:南洋归侨,曾在高卢鸡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深造。

    25年赴高卢鸡留学,归国后投身航空引擎研究(注:因剧情需要,其活跃时间有所调整)。

    杨华志:生于花旗国的第二代华人,在康奈尔大学完成学业后毅然归国。

    李元根:年逾六旬的老专家,满头银发,斯坦福大学高材生,是团队里的“定海神针”。

    这四位引擎专家,此刻正进行着一项高度机密的攻关项目——“翌日计划”。

    这项计划对天朝航空工业的未来至关重要,其核心内容,正是喷气式发动机的研究!

    这个极具前瞻性的项目,是他们归国后由张元初亲自推动的。

    张元初深知,活塞式发动机终将被更强劲的喷气动力取代。

    虽然在二战时期,只有日耳曼国的ME262、米字国的流星、花旗国的P-59彗星等极少数喷气战机真正服役。

    但战后喷气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作为一位洞悉未来的后世来者,张元初决心在有资源、有条件的此刻,就为天朝的喷气时代打下根基,绝不能错失良机。

    .......

    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说穿了核心就靠老牛的一句话撑腰:“你给物体一巴掌,它准得用一模一样的劲儿、反方向还你一巴掌!”

    米字国也是从这里得到启发,开始研制喷气式战机。

    这事儿掰扯起来有点模糊,毕竟研制成功的标准难定。

    但要说最先完成样机首飞,那铁定是米字国第一个搞出样机,日耳曼国第二个,花旗国第三个。

    不过首飞时间有时也代表不了全部。米字国的流星喷气式战机,试飞后就一直问题不断,难以量产。

    要说当时性能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机,还得看日耳曼国的ME262。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