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锁钥之地!远东霸主大唐朝! (第1/3页)
黑龙江流域。
大明先前一直都没有触及。
直到永乐元年朱棣派行人邢枢等往谕奴儿干,招抚诸部,于永乐二年,置奴儿干等卫,其后相继建卫所达一百三十余个,大明才算是将其纳入了版图。
老朱看向小胖墩,略显兴奋地追问道:“炽儿,为何这块地方是锁钥之地?”
朱高炽命人取来了舆图,摆在老朱与太子标面前。
“黑龙江流域这块广袤地区,确实是锁钥之地,是丝毫不亚于西域的存在。”
朱高炽在堪舆图上将这地方给圈了出来,道:“自外兴安岭逶迤南下至辽南的黑龙江流域,宛如一柄悬于大明北疆的战略利刃,作为帝国右翼防线的核心区域,其军事价值堪与西域相提并论。”
“这片广袤疆域北控寒地雪原,南连渤海之滨,构成了一道长达数千里的天然屏障。当蒙古部族试图自草原南下侵扰时,大明可凭借右翼防线的地理优势,以黑龙江流域的卫所城池为支点,与正面防线的宣府、大同诸镇形成钳形攻势。”
“右翼驻军沿松花江、黑龙江水陆并进,既能切断蒙古骑兵的后路,又可与正面明军合围夹击,迫使敌军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从根本上削弱草原政权的军事威胁。”
“从战略纵深角度看,黑龙江流域的稳固直接关系到辽西走廊的安危。这条沟通中原与辽东的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若右翼防线失守,蒙古或其他势力便可轻易绕道黑龙江流域,从侧翼包抄辽西走廊,使大明北方边镇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而当右翼防线完整时,不仅能为辽西走廊提供缓冲空间,还可通过增设卫所、开辟屯田,将防线逐步外推。如此一来,北方边镇的防御半径得以大幅扩展,敌军的突袭难度倍增,从而为京师及整个北方地区构筑起更为坚实的安全屏障,确保大明北疆防线的稳定与长治久安。”
老朱瞪大了眼睛,目光如炬般钉在舆图上蜿蜒的黑龙江流域。
那原本只被视作蛮荒边陲的广袤土地,此刻在朱高炽的阐述下,竟如被拂去尘埃的璞玉,显露出前所未有的战略光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