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发展困境!哪有先富带动后富? (第2/3页)
面,不仅寒了百姓的心,更会拖垮一方的根基——他绝不能让天津乃至整个大明重蹈覆辙。
但难题在于,如何让更多普通百姓也能分到这波时代红利呢?
工业区的工人匠师倒不必愁——他们有稳定的活计,每月能领到现银,只要踏实肯干,日子只会越过越宽裕,攒够钱买房、甚至发家致富都是迟早的事。
至于那些士绅商贾,就更不用提了。
他们本就有门路,朝中或多或少有些相熟的官员,消息灵通得很。
早在东海贸易筹备之时,他们就嗅到了东海贸易的商机,仗着家底厚实,抢先一步购置远洋大船,或是入股船队,跟着跑起了海上的营生。
如今不过一两年功夫,那些船只往返于沿海口岸与海外诸国之间,拉回的香料、丝绸、瓷器转手就能翻几倍价钱,早就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手里有了闲钱,自然盯着工业区这块肥肉,买起房来眼都不眨——对他们而言,这哪里是买房,分明是借着这波势头再添一笔家业。
可那些没进工厂的百姓呢?
有的靠着海边打鱼,有的在镇上做点小买卖,收入时好时坏,手里的银子本就紧巴,哪能跟士绅商贾比?
朱高炽说到这儿,语气里带了点无奈:“这些士绅商贾消息灵、动作快,咱们拦不住,也不必拦。但得让他们知道,这钱可以赚,却不能坏了天津的根基。”
众人听后都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
士绅商贾背后连着朝中关系,这是明摆着的事。
他们消息通得快,路子也广,真要动起手来,保不齐哪个御史就会上奏折参一本,说他们“与民争利”“苛待乡绅”。
真到了那一步,别说拦着不让买房,怕是连工业区的安稳都要受影响。
“确实拦不住。”卓敬叹了口气,“这些人家族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咱们眼下要紧的是把工业区稳住,犯不着在这上面硬碰硬。”
王弼也点头:“只要他们守着规矩来,不扰乱市场,买几套房倒也无妨。真要是过了界,再寻法子敲打便是。”
屋里一时安静下来,都知道这是眼下最稳妥的法子——有些事,只能顺着势头来,急不得。
朱高炽手指在案几上转着圈:“工人有工坊托底,可寻常百姓得给他们找条门路。”
“要么让他们能靠着工业区做点营生,比如开个杂货铺、做个小饭馆,要么就得想办法让他们的收入也能跟着工业区的红火涨起来——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好处都被少数人占了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