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5章 盼头!上海腾飞的契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75章 盼头!上海腾飞的契机! (第1/3页)

    卓敬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

    而朱高炽也将自己对上海的规划和盘托出。

    “老卓,上海比之天津更加得天独厚,毕竟挨着江南之地。”

    朱高炽看向卓敬,提醒道:“想必你也清楚,江南可是鱼米之乡、经济中心,纺织业更是兴旺得很。苏州的织机比天上的星星还密,家家户户的窗棂里都飘着丝线的影子,上等的云锦能织出龙凤戏水的纹样,一匹就能换十石米;松江的棉布更是堆成了山,农户白天种地,晚上就着油灯纺纱,集镇上的布庄从早到晚挤满了客商,北到北平,西到川蜀,都认‘松江布’的牌子。光这两样,就够让天下商队挤破头了。”

    他顿了顿,指着江面上往来的货船:“你再看这水路,苏州的绸缎顺着运河过来,不过三日就能到上海;松江的棉布装船走黄浦江,当天就能靠岸。上海建好了码头、货栈,这些织好的料子就不用再绕远路,直接在这里打包,装上海船就能往倭国、吕宋运——那些地方的人,穿的还是粗麻布,见了咱们的绸缎、棉布,还不得抢着用银子换?”

    “江南的纺织业,缺的就是一个直通海外的口子。”朱高炽的语气愈发肯定,“以前商队得把布运到广州、泉州才能出海,路上损耗不说,还得被层层盘剥。上海就在江南门口,又是水陆枢纽,将来这里的码头一立,苏州的织户能少花一半运费,松江的布商能多赚三成利,自然会把货都往这儿送。”

    他看着卓敬:“纺织业一动,带动的可就多了。染布要靛蓝,江南的染料作坊就得扩大;织机要修配,铁匠铺就得打更多的铁件;连船工、脚夫、栈房伙计都得跟着添人——这些行当一活,江南的银子就像活水一样淌起来,最后都得从上海这个口子流出去,再换成海外的香料、象牙、白银流回来。到时候别说江南,连带着安徽的茶叶、江西的瓷器,都能借着上海的码头,顺着海路倾销到更远的地方去。”

    卓敬顺着他的目光望向江南方向,仿佛已经看到了无数织机转动的景象,听到了货船装卸的号子。

    他拱手道:“殿下说得是,江南的货等着出海,上海就是那个最合适的闸门。属下这就去安排,先在码头旁建几座大货栈,专门收江南的绸缎棉布,再请几个懂行的掌柜来,算算往海外运能赚多少利。”

    朱高炽笑着点头:“这就对了。抓住了江南的纺织业,上海就抓住了撬动天下商路的杠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