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饥荒预警 (第2/3页)
黄宅一叙。“
皇帝一走,诗会草草结束。卢珊送杨世民出门时低声道:“杨郎君,陇右大旱非同小可。若你能献策缓解灾情,必是莫大功劳。“
回到太医署,杨世民彻夜未眠。他回忆着现代农业知识和历史上的救灾措施,奋笔疾书,画了一张又一张图纸。
次日清晨,杨世民顶着两个黑眼圈来到“黄宅“。侍卫直接将他引至书房,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仍以“黄夫人“身份——已在等候。
“杨卿,不必多礼。“李世民指着案上的地图,“陇右道三月无雨,夏粮绝收已成定局。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
杨世民展开连夜准备的图纸:“陛下,微臣有三策。“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同时挑眉,但都没纠正他的称呼——看来皇帝早知杨世民识破了身份。
“其一,推广'代食品'。“杨世民指着第一张图,“将野菜、树皮、谷糠等混合少量粮食,制成可充饥的饼饵。这是配方和制作方法。“
长孙皇后接过细看:“榆树皮磨粉,混以荞麦、蕨根...这真能吃?“
“回娘娘,虽不美味,但可保命。“杨世民又展开第二张图,“其二,改良水利。这是龙骨水车和深井设计方案,可引地下水灌溉。“
李世民目光一亮:“此物甚妙!“
“其三,“杨世民指着最后几张纸,“推广土豆种植。“
“土豆?“李世民疑惑。
杨世民这才想起土豆要明朝才传入中国。他急忙改口:“是一种海外作物,耐旱高产。微臣...恰好带了些种子来。“
其实是他前些日子在长安郊外发现了一种野生芋类,与现代土豆有几分相似,准备拿来“改良“。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对视一眼:“杨卿,这些方略朕会交由户部商议。若真有效,朕不吝封赏。“
三日后,太极殿偏殿。
杨世民穿着崭新的浅绿色官服——从七品下,因献策之功连升两级——忐忑不安地站在一群绯袍高官身后。他被临时调入户部,协助应对饥荒。
“诸位爱卿,“李世民高坐御座,面色凝重,“陇右大旱,关中也三月无雨。朕欲推行'代食品'之法,先解燃眉之急。“
户部侍郎崔仁师出列:“陛下,臣以为不妥。让百姓食糠咽菜,有损朝廷体面。不如开仓放粮,显我皇恩浩荡。“
杨世民忍不住插话:“崔侍郎,关中各仓存粮不足百万石,而灾民数以十万计。若全赖放粮,不出两月,仓廪皆空!“
殿中一片哗然。一个从七品小官竟敢当面反驳正四品大员!
崔仁师冷笑:“杨医官,你懂什么农政?所谓'代食品'不过是让百姓吃猪食,徒增怨言罢了!“
“崔侍郎此言差矣。“杨世民不卑不亢,“饿殍遍野时,体面有何用?微臣愿亲自示范代食品制作。“
李世民点头准奏。侍卫很快搬来杨世民准备的原料。在满朝文武注视下,杨世民将榆树皮粉、蕨根粉、少量豆面和盐混合,加水揉成团,放入特制模具压制成饼,然后烘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