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星夜迷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八章 星夜迷思 (第1/3页)

    贞观二十年的长安城,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朱雀大街上,驼铃声与马蹄声交织成独特的交响。皮肤黝黑的昆仑奴抬着华丽的步辇,金发碧眼的拂菻商人展示着晶莹的玻璃器,高鼻深目的波斯胡姬在酒肆门口翩然起舞。新长安城宏伟的城墙下,每天都有新的使团递交国书,谦卑地称大唐为“天朝上国“。

    杨世民的马车缓缓穿过熙攘的人群,车帘缝隙间闪过各国商人敬畏的目光。作为当朝宰相,他的画像被绘制在“万国来朝图“的最中央,与李世民并列。十年前那个初来乍到的穿越者,如今已成为这个伟大帝国的实际掌舵人。

    “相爷,到家了。“车夫轻声提醒。

    杨府门前,两个小身影炮弹般冲来:“爹爹!“

    杨世民弯腰抱起五岁的长子杨雨泽,又摸摸三岁女儿杨梦玥的小脑袋:“今日在学堂学了什么?“

    “夫子教了《千字文》!“雨泽骄傲地昂头,“我都会背了!“

    “梦玥呢?“

    小女孩从荷包里掏出几块小木活字:“娘亲教我做名字!“

    府内传来卢珊的笑语:“又在显摆你们的本事了?快让爹爹更衣用膳。“

    餐厅里,蒸汽火锅咕嘟作响——这是杨世民根据现代火锅改良的,如今已风靡长安。卢珊布菜时,袖口滑出半截青铜令牌。自接掌影卫以来,她将这支秘密力量经营得更加高效,成为维护帝国稳定的重要支柱。

    “岭南来报,第三船场已建成,可同时开建五艘'贞观级'战舰。“卢珊将一纸密报推给丈夫,“但户部说钱粮吃紧...“

    “无妨。“杨世民胸有成竹,“让市舶司发行'海贸债券',许以商税分红,商贾必争相认购。“

    “债券?“卢珊眼睛一亮,“又是你们那儿的点子?“

    “嗯。“杨世民微笑,“这叫'用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

    正说着,管家匆匆而入:“相爷,宫里急召!“

    杨世民心头一凛。这两年李世民身体每况愈下,急召往往不是好事。

    两仪殿内药香弥漫。李世民靠在榻上,面色蜡黄,曾经锐利的眼睛如今有些浑浊。长孙皇后坐在一旁,紧握着他的手。

    “陛下...“杨世民跪地请安。

    “允和来了...“李世民虚弱地招手,“近些说话。“

    杨世民膝行至榻前。孙思邈正在为皇帝施针,见他来了,微微摇头——这是情况恶化的信号。

    “新修的铁路...试车如何了?“李世民突然问起那条连接长安与洛阳的实验性铁路。这是杨世民三年前提出的构想,用蒸汽机车牵引车厢。

    “回陛下,上月已成功试运行百里。待完善后,长安到洛阳只需一日可达。“

    “好...好啊...“李世民露出欣慰的笑容,“可惜朕...怕是看不到了...“

    “陛下切莫如此说!“杨世民急切道,“孙院首定有良方...“

    李世民摆摆手:“朕的身体,自己清楚。今日召你来,是要交代后事。“

    他示意所有人退下,只留杨世民一人。殿门关闭的刹那,皇帝眼中突然迸发出最后的光彩:

    “允和,朕知道你不是凡人。“他紧紧抓住杨世民的手,“当年你救皇后时,孙思邈就说过,那青霉素之法闻所未闻...还有那些诗词、发明...“

    杨世民浑身僵硬。虽然长孙皇后暗示过李世民知情,但如此直白的挑明还是第一次。

    “朕不问你来处。“李世民喘息着,“只问你一句:承乾...可能守得住这江山?“

    杨世民心中巨震。历史上李承乾因谋反被废,但在这个被他改变的时间线里,太子勤勉好学,似乎并无劣迹。

    “太子仁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