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6章 第七战场,打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66章 第七战场,打响 (第1/3页)

    嗡嗡嗡!

    轰轰轰……隆隆隆……轰隆!

    啾啾啾!

    轰轰轰……隆隆隆……轰隆!

    嗵嗵嗵!

    轰轰轰……隆隆隆……轰隆!

    沁阳!

    这座南北总长只有四十公里,北临太行山,南依黄河岸,从北面的山区地形骤然突变为广袤平原地带的地域,此时已经变成了一片的焦土。

    一百吨又一百吨的的炸弹。

    航空炸弹。

    炮弹。

    榴弹。

    集束炸弹。

    燃烧弹。

    将整个沁阳地区笼罩了起来。

    “放!”

    五方军团野战炮兵总司令方致远亲自挥动着指挥旗,再一次向前挥动落地。

    顷刻间。

    只见长达十二公里的炮兵线上,一面面指挥旗向前挥动。

    随着一面面的指挥旗落下,整个炮兵战线上,再一次亮起了密密麻麻的炮弹。

    堪称是地动山摇的场面。

    十八个炮兵团,六百八十门八公里到十二公里,甚至十八公里的远程野战炮,在此时疯狂的喷吐着炮弹。

    向着鬼子的沁阳防线疯狂倾泻着炮弹。

    然而。

    这仅仅是炮兵阵地。

    就在济源黄河岸边,关阳渡口,此时已经不能称之为渡口,而是宏伟的舟桥。

    足三百米宽的河道,被一百八十多艘大船从双体船横陈并用钢索连接起来。

    此时此刻,上百辆装满炮弹的运输车,正在从豫州,陕州疯狂的往济源补充炮弹。

    嗡嗡嗡!

    一架侦5侦察机和两架歼5战斗机,往返在济源炮兵战线上空和关阳舟桥上空往返巡逻。

    一所雷达检测站就在关阳舟桥的黄河南岸上,反复的对着东南,东,东北方向监测。

    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和监测,确保舟桥的防务。

    同时。

    就在太行陉北面。

    晋城!

    晋城军火库站,晋城公路站,此时此刻也是进入了满负荷运转状态。

    五百多辆运输车在晋城战备军火库内将炮弹装车,而后通过太行径运输至济源炮兵前线。

    而在晋城军火库站,这处直接修建在白晋铁路旁边,只能停军列的车站,一列四十二个车厢,装的全是炮弹的列车,缓缓的驶入了晋城军火库站备用轨上面。

    刚停下来,两辆吊车就开在了列车旁边。

    数十名五方军技术工和四十多名五方军团后勤部装卸工开始卸货。

    而铁路蒸汽车头则是脱离了车厢,驶入了另一条战备轨道内,和四十节装着满满的水泥车厢连接起来,随着阵阵轰鸣声,向着五道口而去。

    就在白晋铁路旁边。

    数十辆推土机,铲车,碾路机和三千多名铁路工人还在垫高地面,铺设砂石,安放砧木,固定铁轨。

    在修建五晋铁路二线。

    而这样仅仅是从晋城出发的铁路建设队,这样的建设队在五晋铁路上,有十二个,整整四万名铁路工人在修建五晋铁路。

    并且有极其优秀的工程师,正在太行径勘探地形,寻找合适的铁轨路线,试图将五晋铁路的最南端晋城和济源连接起来。

    甚至可以说,此时此刻,整个晋州都在大建设!

    南同蒲线!

    已经全线通车,但在这个的基础上,出动了三万名铁路工人在修建五道口至长安的五长铁路线和五长公路线。

    五长线沿着南同蒲线,在平遥东拐沿着太岳山抵达五道口东北方向的红崖,并入太原至五道口线。

    从五道口白云谷进入五道口,在白云坳车站向南拐进入苍山车站,并沿着苍山谷向南并入白晋铁路线的榆县车站。

    从白晋铁路的红崖站拐入五道口的白云坳站和苍山站,再回到白晋铁路,这是一条军用专线。

    这条专线在动用三十万工人在多段并线挖掘,而且极为笔直,基本上沿线哪怕好时机遇到连绵的山峰,也会动用上千吨的炸药直接炸平,哪怕是遇到过洪的山沟,也会想办法填平让洪水改道。

    五道口路线,公路必须能承重五百吨而不下陷,且能同时通行两辆被改装的十二挂的百吨王。

    五道口铁路,全部改用了一米四宽度的铁轨,并且是双线铁轨。

    这是一个超级大工程,也正是将这个超级大工程修建的能够暂时通车,才能够保证东出作战弹药所需。

    与此同时,在规划中,晋城和翼城的晋翼公路,济源和运城的济运公路,也已经达到了能够单向通车的程度,并且还在扩建之中。

    关阳渡,茅津渡,孟津渡,风陵渡黄河中段四大超级渡口,也在迅速的建设。

    因为东出所需,最不起眼的关阳渡口优先被改造为关阳舟桥。

    现如今建设关阳舟桥的工程队伍已经转入了风陵渡,修建风凌舟桥。

    晋州建设一旦完工,整个晋州将成为华夏交通网络最完整的地区。

    而这一切的建设,只因为军事用途,没有其他!

    此时此刻。

    沁阳!

    已经快进入了人员拥堵的状态了。

    济源前线!

    朱雀第1,第2,白虎第1,第2,第3,五个集团军,三十五万兵力,已经全部换装完毕,进入济源前线。

    从黄河北岸的乐湾开始,至太行山脚下的神农山,短短四十公里的战线,前中后三条战线,近乎均匀的分布着

    四十五个主力师及战斗师!

    一百三十五个团。

    “换作是以前,除非我是傻子,否则我是绝对不可能这么部署的,这样的部署方式,简直就是给鬼子轰炸我们的机会。”

    “前后十公里,左右四十公里的区域,分布十八个炮团,四十五个主力师,但凡鬼子出动轰炸机给我们来一波,那我们就会损失惨重。”

    济源第七前敌指挥部,卫辉山忍不住唏嘘感慨。

    这是实话,不可否认的实话。

    第七战场六十万兵力,除了未加入五方军团序列的六个军和负责机动玄武第2集团军。

    其余兵力全部被集中在了济源和沁阳之间的平原之上。

    也是前沿阵地。

    在第七战场,也是大胆部署,没有按照以往的部署,将部队分为左中右三翼甚至按照如此规模的兵力,分为五路大军也不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