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雾里看花】 (第1/3页)
“少爷!”
阿九看见马车,遂立刻丢下谢景昀,快步走到马车旁边,将这个书生的来历和目的复述一遍。
薛淮听完之后,走下马车抬眼望向对方,眼中略有不解。
所谓投卷,乃指年轻举子自撰的诗文整理成卷册,投献给文坛大儒或朝中重臣,以求其品评推荐。
在大燕立国初期,官方明令禁止当届举子在大考前投卷,以防舞弊行为出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禁令逐渐松弛,到如今已成为一种半公开化的行为。
一般而言,投卷有几种约定俗成的方式,比如举子参加雅集,在诗会和文宴等场合故意“偶遇”大儒,亦或是通过亲友故旧间接转投等等。
他们选择投卷的对象一般是内阁重臣、翰林学士或者文坛领袖,即能够影响到科举考官的关键人物,所谓“欲借名公品题以动主考耳目”是也。
对于当科举子而言,投卷之举利益和风险并存,比如四十多年前曾有江西吉安府举子程文投卷于内阁大学士李墨,获评“理明辞达”,春闱放榜之后,程文果入二甲之列。
但是如果投卷的诗文平庸粗鄙,被重臣大儒加以批驳,那么举子必然会贻笑大方声誉受损。
总而言之,如今投卷已成为科举场上心照不宣的灰色地带,举子们通过这种方式提前扬名,亦可缓解心中焦虑,得到一定的慰藉。
对于那些朝廷重臣和文坛大儒而言,接收投卷同样是有利之举,这可以扩大他们自身的影响力,同时又能培植门生,毕竟收下投卷再加以赞誉,举子自然会感恩戴德,这种关系并不弱于科举场上的师生之情。
薛淮此刻的不解也很好理解,他虽然有了一点名气,但实在是太年轻,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可以接收投卷的层次,这个来自扬州府的举人怎会找到他这里来?
谢景昀显然也知道自己的到来很是突兀,因而上前行礼道:“学生扬州府举人谢景昀,拜见薛侍读。”
“孝廉公不必多礼。”
薛淮端详此人面貌,大约二十七八岁,从他的外表可知家境贫寒,但是长相周正气质沉凝,绝非轻狂无知之人。
这愈发加深薛淮心中的疑惑,穷秀才很常见但穷举人很罕见,这谢景昀既然已经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在扬州当地便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且不会太缺银子,怎会弄成眼下这般清贫模样?
他脑海中浮现人设二字,对方莫非是有意塑造成寒士风姿?
随即他又觉得这不合常理,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举人的含金量,只会嘲笑谢景昀故作姿态,断然不会心生敬意。
一念及此,薛淮缓缓道:“谢兄今日来此有何见教?”
投卷之说委实不合常理,他只当这是谢景昀的托词。
谢景昀看向面前年方弱冠的翰林院侍读,心底深处涌现一抹不为人知的艳羡,继而诚恳地说道:“学生今日冒昧登门投卷,还祈侍读不吝指点。”
“承蒙谢兄高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