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黄雀】 (第1/3页)
有些事情看似云雾缭绕,实则戳穿那层面纱之后,一切都有迹可循。
用薛淮前世的惯用俗语来说,那就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柳彧之所以在高廷弼合情合理的质疑之下,依旧坚决力保那份答卷,原因其实很简单——要么他真心赞赏这名考生的文采,要么他有必须这样做的理由。
薛淮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其实他有着相同的处境,只不过当初他对姜璃讲得清清楚楚,他不会因为这是太子的请托就徇私,最多只能以公正的态度对待那几名考生。
但是柳彧显然做不到。
或许就如高廷弼所言,柳彧完全依赖岳仲明的提携和庇护,他根本没有反抗对方的底气。
薛淮依旧留了一个心眼,高廷弼显然是要引导他,把柳彧反常的举动直接和岳仲明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没有实证的前提下,薛淮不会轻易做出定论。
“这个柳幼文把我们当傻子,真当我们看不出来他的小心思?要我说,那份答卷必有古怪,多半就是关节通贿!”
高廷弼仍旧气愤难消,语调冷如寒冰。
所谓关节通贿,便是太子让姜璃转告薛淮的这种舞弊手段的通称。
薛淮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平静地看向高廷弼。
他记得那日在瞻雪阁,秦章在发作之前曾经对高廷弼说过一句话:“姓高的,你闭嘴,小爷看在那位孙阁老的面上不和你计较。”
如此一来,薛淮眼前的景象变得愈发清晰。
几天前分房定责,薛淮因为专精再加上如今名声斐然,毫无疑问地进入《春秋》房,然后岳仲明开口选定柳彧,紧接着主考官孙炎定下高廷弼,这两人显然早有准备。
《春秋》历来是科举五经中的热门,两位主官不可能忽视这一房,所以各自推选一名心腹成为此房考官,为的就是在初选过程里左右局势。
眼下柳彧因为强行保举那份缺陷明显的答卷而露出破绽,高廷弼瞬间洞悉对方的意图,于是坚决地挑起争执,他下一步显然是想争取薛淮的支持。
只有薛淮站在他那一边,后续六房合议的时候,他才有更加充足的底气说服所有人,并且引出柳彧身上的疑点。
想明白这些弯弯绕,薛淮好意劝慰道:“高兄慎言,柳兄多半是见文心喜,怎会扯上关节通贿?这话若是让第三人听见,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高廷弼微微一怔,随即轻声叹道:“景澈贤弟,你可知我为何会被分到此房?”
薛淮道:“难道不是因为高兄所治的本经就是《春秋》?”
“实不相瞒,愚兄最擅长的是《礼记》而非《春秋》。”
高廷弼目光炯炯地看着薛淮,直言道:“今夜仅有你我二人,愚兄索性实话实说,其实我与孙阁老有着一层远亲关系,这几年我在京中也多亏阁老关照。分房定责之前,阁老私下找到我,叮嘱我一定要看紧柳彧,所以当岳侍郎选定柳彧入此房,阁老便也让我过来。”
“这是为何?”
薛淮心念电转,面上疑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