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01【行路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01【行路难】 (第2/3页)

造之恩!”

    他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感激,身体弯得很低。

    “崔郎中请起。本官路遇不平,出手本是分内之事,况且……”

    薛淮伸手握着茶盏,指腹摩挲着杯壁:“这再造之恩怕是还谈不上。关于灾民安置,先前严知县已经立下承诺,此事既然关系到他的前途,想来他不会再漠视。”

    崔十七听得出薛淮语气的平静,他心里涌现挣扎之意,但最终还是没有出言。

    薛淮喝了一口清茶,好奇地问道:“崔郎中,之前听你所言,你似乎离开过临清一段时间?”

    崔十七应道:“回大人,确有此事。”

    通过他的讲述,薛淮逐渐明白个中原委。

    崔家乃临清本地杏林世家,崔十七从小就显露医术的天分,得到其父倾力栽培。

    七年前,十八岁的崔十七按照家中规矩外出游历行医增长见识,这一走就是四年。

    三年前他再度回到临清,却发现父母皆已病故,只给他留下这间药铺和几名忠心的伙计,可谓物是人非人生剧变。

    好在崔十七没有被变故打倒,他继承这间德润堂,一心一意为穷苦大众治病,尽可能减免对方的诊金。

    这次隔壁魏县的灾民涌入临清县城,官府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一些赈济,主要还是靠大宁寺的僧人和城内几家颇有善名的富户。

    崔十七不忍那些灾民被病痛折磨,于是一文不收帮他们治病,若非德润堂的底子足够厚实,他根本支撑不了太久。

    “你这份仁心委实难得。”

    薛淮亦有些动容,继而关切地问道:“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不瞒大人,其实草民很早就想卖了这三间铺面,因为草民只想行医治病,不在意能靠着门面赚多少银子,只是这两年始终没有合适的买家。”

    崔十七苦笑一声,叹道:“也不能说没有,但每次都会被人搅黄,草民知道是那位吴员外暗中作梗。若非草民两年前救过严知县的幼子,恐怕早就守不住这份家业。今日得大人援手,草民总算能了却一桩心事,接下来准备在城内寻一处普通铺面,将德润堂继续开下去。”

    这番对答让薛淮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起初他认为崔十七有点像以前的薛淮,为心中的准则可以不惜一切,眼下看来对方并非固执之人。

    “如此也好,三千两加上你这间德润堂储存的药材,应该够你支撑很久。”

    薛淮好心地说道:“不过我始终认为,你不能一直免费帮人治病,一来你这样很容易引起同行的愤恨,二来这世间永远不缺病人,你这样做无法长久。”

    “多谢大人提点,草民记下了。”

    崔十七神色真挚,随即鼓起勇气说道:“大人,草民心中有一个疑惑,不知能否相询?”

    薛淮点头道:“但说无妨。”

    崔十七斟酌用词,徐徐道:“大人是否知晓,严知县的靠山便是本省道台倪大人?”

    所谓道台,指的是山东布政司左参政,大抵算是布政司第三号人物,位在左右布政使之下。

    实际上左参政在一省之内的地位肯定没有那么靠前,毕竟除了布政司之外还有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此外还有山东巡抚的存在。

    但是对于临清县来说,左参政已经是只能仰望的大人物。

    薛淮心中一动,已经品出这位满怀赤子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