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1【锦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11【锦绣】 (第3/3页)

薛淮想知道什么,于是继续说道:“淮哥哥,扬州官场细究起来有三种人,其一是依靠本土富绅支撑的官员,如府衙通判刘让、推官郑宣、经历胡全、江都知县李春久等人,他们盘根错节相互勾连,牵一发而动全身,轻易不好惊动。这些人隐隐以刘家为首,淮哥哥尤其要注意刘家家主刘傅,我爹说这位刘老爷子人老成精,而且和江苏巡抚关系莫逆,是个极难对付的人物。”

    “嗯,我记下了,还有呢?”

    “其二便是明哲保身的一派,如……那位谭府尊,他们大多是外乡人来到扬州为官,在本地没有人脉,又被本土官吏严防死守,很难找到破局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选择置身事外,也有人主动投靠本土官吏,纵然拿不回多少权力,至少能靠着扬州的富庶吃得盆满钵满。”

    沈青鸾眼中浮现一抹厌憎,继而道:“最后一派人数最少,他们是真心想为扬州百姓做一些实事的官员,然而囿于种种掣肘和困难,他们想做事面临的难度极大。”

    这一刻薛淮脑海中忽然浮现昨日在东关码头,见到的那位仪真知县章时。

    紧接着便听沈青鸾沉重地说道:“我听我爹提过,仪真章知县颇有志气抱负,奈何他面对的是自成一体的府衙,下属们也都各怀心思。去年江堤决口之前,他便来到府衙求见原知府韩翊,请求府衙组织民夫加固堤坝,最终被韩翊以虚耗民力拒绝,后来江堤果然决口,百姓们损失惨重。”

    “韩翊不会有好下场。”

    薛淮从京城而来,自然清楚朝中的风向,这句话算是让沈青鸾稍感安慰。

    她收拾心情,继续为薛淮介绍道:“淮哥哥,扬州本地大族除了我们沈家,还有刘乔郑王四姓,此外便是葛、白、赵等盐商。这些年我爹与他们斗来斗去,两边都奈何不了对方。其实那群人并非铁板一块,据我所知刘家和乔家在五年前发生过极其激烈的冲突,甚至一度闹到布政司,最后勉强平息事态,但两家已是老死不相往来。正是因为他们内部不和,我们沈家才能趁势发展壮大。”

    薛淮登时了然。

    沈青鸾提供的信息很关键,扬州府错综复杂的局面在他眼前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从官场到民间,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层层迭迭,但他至少能确认一点,并非所有人都满足于现状,那么他昨夜在影园的表态传开之后,肯定能够发挥一定的效果。

    一念及此,薛淮饶有兴致地看着沈青鸾问道:“青鸾,你觉得我应该从何处入手?”

    这当然不是考校,沈青鸾觉得这是他对自己的信任,因而认真地说道:“淮哥哥,我认为你或许不必急着大刀阔斧地改革,因为扬州的问题绝非收拾几个官吏可以解决。与其让那些人受迫而抱团,不如找准机会擒贼擒王!”

    “你是说……刘家?”

    薛淮略感讶异,这丫头的想法竟然和他不谋而合。

    沈青鸾点头道:“对,就是刘家,只要淮哥哥能够拿下他家,其他大族不足为惧,必然树倒猢狲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