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强项令】 (第1/3页)
仪真县城位于扬州府城西面五十余里,两地有官道相连,骑马一般耗时两到三个时辰。
薛淮骑术娴熟,江胜和另外四名护卫比他要更胜一筹,但是一群府衙胥吏明显跟不上节奏,薛淮只好在途中歇了一阵,等抵达仪真县城已是午后申时出头。
此番他并未微服私访,府衙先前已经行文各县,像江都县便提前做好准备,将相关卷宗和人员都召集至县衙大堂,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流程。
然而一行人在仪真东门被拦了下来。
城门巡检见到官道上数十骑飞驰而来,险些吓得让人立刻关闭城门,直到对方提前放缓速度,他才紧张不安地喊话让对方停下。
片刻过后,巡检带着十余名兵丁上前,拱手问道:“敢问大人高姓大名?可有公文在身?”
江胜策马上前,正色道:“府衙同知薛大人前来巡查仪真县,难道你没有事先接到县衙知会?”
巡检愣了一下,朝江胜后面的薛淮望去,不禁暗暗咋舌,这位同知大人可真年轻!
他连忙摇头道:“回上官,小人并未收到知会。”
江胜不愿为难一个小小巡检,便从行囊中取出公文凭证,下马交给对方查验。
巡检匆匆看了几眼,迅速将公文凭证还回去,快步来到薛淮马前,躬身行礼道:“小人仪真巡检常文,拜见厅尊!”
薛淮面无表情地说道:“常巡检,请你安排一人作为向导,带我们去仪真县衙。”
“小人领命!”
常文扭头喊来一名机灵的下属,叮嘱他用心办事。
他望着数十骑进入城内,回想薛淮年轻冷峻的面容,不由得叹道:“县尊,您这又是何苦呢?”
另一边,薛淮一行人不紧不慢地前行,既不会惊扰城内百姓,也能实地观察这座运河重镇的风貌。
仪真县城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之处,乃大燕漕盐命脉咽喉,承担淮盐和南方漕粮中转之责,与薛淮之前见过的临清颇为相似。
因为紧邻长江的缘故,仪真县饱受水患的困扰,每次长江洪水泛滥,此地境内都会受灾。
再加上商贸发达的缘故,仪真县贫富悬殊的情况格外严重,一边是依靠漕运和盐业腰缠万贯纸醉金迷的富绅,一边是因为水患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只能靠着在县城西面运河码头做苦力维持生活。
薛淮对此的感受非常清晰。
城内消遣去处林立,亦有很多人穿着粗布衣裳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富贵气息和穷苦景象交错汇聚,编织成一幅世情冷暖的画卷。
“厅尊大人,县衙到了。”
负责带路的兵丁恭敬地说着。
薛淮微微颔首,旋即下马向前望去。
和威严肃穆的江都县衙相比,仪真县衙要显得简朴许多,并非是指建筑规制的缺漏,而是门前没有彰显官府威仪的衙役,匾额亦因风雨的侵袭褪色。
薛淮在门外等了一阵,里面才有两名官吏急匆匆地跑出来,慌乱地行礼道:“卑职拜见厅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