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2章 指挥权移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12章 指挥权移位 (第1/3页)

    “【群体癔症】?”

    这个词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在场的专家老师们先是身体一震,讶异于南祝仁如此高超的工作效率。

    随后,开始细细咀嚼白庆华吐出的这个名词。

    等他们思考完毕后,身体又是一震。

    因为,这是【群体癔症】。

    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在心理学领域中处于鄙视链的低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个案干预发不出文章。

    你说你治好了一个抑郁症,阻止了一个人自杀,这很不容易,专家们会为你鼓掌,同时感叹自己碰到这种棘手的情况也可能会翻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精确到个人的案例,推广度是很有限的;同时,个人身上的情况,也不具备什么理论方面的延伸意义和价值。

    就算有人闲到把个案干预过程整理成文章,也就发一发不入流的学报,根本碰不到核心的边。

    高校里面也有这样的主张——针对个案干预写出来的文章,最多就是本科生的层次,硕士研究生写出来是毕不了业的。

    但,【群体癔症】不一样。

    这东西,能发文章。

    核心区的文章。

    而且——不止一篇。

    光是针对当下【群体癔症】的干预过程,就能发一篇;

    对这个【群体癔症】背后生理机制的研究,也能发一篇;

    针对这个【群体癔症】背后的本土文化成因,还能发一篇;

    甚至对这个【群体癔症】的测量编一个问卷,说不定都能发一篇。

    更不用说这个【群体癔症】现象还和当下的灾区心理干预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哦,对了,我徒弟发现了不是一起【群体癔症】的疑似案例——”白庆华补充道,“——是两起,而且分属不同群体、不同类型。就是其中一起的规模稍微小了一点。”

    ?……!!!

    在场专家们的身体再震,白庆华的最后一小句话已经被他们选择性地忽略了。

    他们来这里,是想要构建一个具备推广的灾区心理援助模式没错,但……这只是“一个”项目而已,能够产出的文章数量也有限。

    本来就不够分。

    而且可以预料到的是,这个项目的主导肯定也是姬教授的课题组,他们最多就是在编纂成指导手册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但是……眼下蛋糕被做大了啊!

    白庆华的课题组会独吞这个……不,这两个【群体癔症】案例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毕竟白庆华他们都已经拿出来放到桌面上去谈了,都已经提议把这当成“我们”接下来的首要任务了!

    一瞬间,原本有些潮湿、阴暗的房间,隐隐亮堂了起来。

    在场专家老师们的眼睛里面都点起了光。

    那些原本在刚刚的辩论中倾向于姬教授的专家老师,此刻纷纷面色闪烁了起来。

    各种各样的情绪开始在小小的会议室里面交织。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南祝仁的判断是否正确,灾区现场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群体癔症】的问题?

    姬教授虽然刚刚被翁娉婷激得面色发红,但思路还是清晰的。

    他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现在面对了什么样的问题。

    一把年纪的心理学教授,也是在各种讲座和报告会议中锻炼出不俗的现场辩论的口才的。姬教授直接道:“群体癔症?也太武断了吧?”

    姬教授挥舞起右手:“白老师,你那个叫南祝仁的徒弟才多大,有25岁吗?有多少小时的咨询时长积累,又有多少临床咨询的经验?像是【群体癔症】这种大规模的定性,需要非常严谨的调查和证据,怎么能凭几个个案就下结论,还要我们接下来直接调整工作的方向了?”

    “不会是在心理干预的时候碰到了棘手的来访,把事情做了灾难化的叙事理解吧?年轻人……”

    白庆华在姬教授说到一半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随后若有所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