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 (第1/3页)

    前几句都不稀奇,也就是标准的奏疏话语。

    直到

    “陛下可于宗室之中,择贤德兼备者入京,考察数年,取诏书为二,书储君之名,一置内廷,一藏于身。

    待天命有归之日,或可托孤文武大臣,启封昭示天下。

    储君之外,余者皆封以官爵。若官家诞有皇子,则取出诏书销毁,立储之事作废。”

    嘶~!

    这几句话并不长,赵祯却心头酥麻,又连忙回返,再度仔细斟读。

    江昭余光一瞥,心头一松。

    稳了!

    这秘密立储法,本为清时的立储法子。

    清代君王并非儒家君王,受到的儒家思想限制也要少一些。

    秘密立储法,自是可以推广。

    如今的这个时代,文峰鼎盛,儒学繁荣,这种立储法子注定不可能推广。

    但用于处理“君王无子”的窘境,却是非常适合。

    特殊情况,特殊办法,君臣都能接受。

    特别是立储诏书可作废这一点,绝对足以让任何皇帝心动。

    奏疏并不长,秘密立储法也不难理解,核心内容就几句话而已。

    但,赵祯愣是观望了近一个时辰。

    不时走来走去,不时驻足沉思。

    这个法子,非常吸引他。

    但也有让他犹豫的地方。

    譬如:托孤大臣。

    以往,储君积势多年,本身就有不俗的权势。

    君王托孤,更偏向于走流程。

    这秘密立储法的托孤不一样,乃是君王临终遗嘱托孤。

    平时,储君不显,就没办法大量积势,权势集中于托孤大臣,新君得从臣子身上收回权力。

    半响,赵祯长舒一口气,下令道:“去,召汴京三品以上的官员,入御书房一叙。”

    储君不显,无法积势,这就是他要的!

    至于,遗嘱托孤会不会致使新君手中的权势降低?

    人都死了,哪还管洪水滔天?

    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变化,赵祯身子都直了不少。

    压在身上的担子得以放松,就连走路的松快了一些。

    见江昭足足侯了一个时辰,赵祯不免感慨道:“卿,实为国之栋梁!”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此乃臣子分内之事。”江昭连忙躬身道。

    赵祯颔首,没有说话。

    作为一个长时间执掌江山的君王,他知道什么样的臣子是好臣子。

    心里都有账!

    赵祯挥了挥手:“尝尝糕点、瓜果吧!那些人,怕是得有两炷香方才能来齐。”

    言罢,自有宫女呈上糕点、瓜果、茶水。

    同一时间,有识字的近侍誊写奏疏于一道丈许长的绢布上,单是一个字就有拳头大小。

    “臣,拜谢陛下!”江昭行了一礼。

    他倒也没有客气,抬起一块糕点斯文的吃了起来。

    这位皇帝号为“仁宗”,平时也的确是仁慈温和。

    他既然赏赐瓜果、糕点,那就尝尝也无妨。

    该说不说,御膳房的糕点,的确是要好吃一些。

    过了好一会儿,江昭都足足尝了三块糕点,方才有人走进御书房。

    富弼、韩章!

    这两人齐齐走进。

    “老臣富弼(韩章)拜见陛下!”

    一为百官之首,一为资政殿大学士,两人望见江昭,神色不一。

    富弼一讶,有些意外。

    韩章则是面色如常,目光微动。

    “坐吧!”

    赵祯罢了罢手。

    两人相继坐下。

    富弼面色平静,俨然是早就有了乞骸骨的准备。

    无子的他,无所畏惧。

    韩章一袭紫袍玉带,面色红润,举止自带一股难言的精神气。

    往后,几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九寺寺卿、五监等官员相继入内。

    官员来齐,江昭、韩章、富弼相继起身。

    “这些日子,百官一直着力于劝谏立嗣之事,朕心中悲痛,也就并未理睬。”

    年迈的老皇帝双袖合拢,眼中有了光,缓缓说道。

    几十位紫袍大员面色各异,都没有说什么。

    究竟是因悲痛而不立嗣,还是皇帝一直都不想立嗣、乃至于不敢立嗣,谁心中都有一杆秤。

    “这次,江卿上奏了一份奏疏,事关立储之法。”赵祯罢了罢手,自有两名近侍走出,拉伸早已誊写好的奏疏。

    拳头大小的字示于几十位紫袍大员,可让人看得一清二楚。

    几十位紫袍大员的目光一一聚焦于绢布之上,就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