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2/3页)
”
这便是盛京第二件新鲜事。
今日早上,蒋彦在书院散了几张之前她做好的陈记小札。看了小札的学子都当乐子随意扫了几眼,发现上面不仅有先前在盛京风靡一时的糯米纸的由来,还有一些陈记其他点心的介绍。
占篇幅最大的还是陈记新推出来的一款,只描了一个牡丹样子的外轮廓,中间全空,叫人猜不出是什么。只在旁边标了一行小字:
绿树成荫挂明珠,圆润晶莹似玉珠。去核研磨成细粉,糕点甜香有若无。
新糕点该是与这四句小诗有关。
这倒是引起了几位读书人的猜测,课间聚在一块讨论谜底是什么。
接着,就有眼尖的人发现,小札最底下标了一行小字,写了一个谜语,前三名来店答题者可率先试吃新品,并获得免费糕点一份。
此时,薛兰掀开帘子,端着一个小碟子从后厨出来。
“这边是陈记这个月出的新糕点,请两位尝尝。”
上面摆的点心正是小报上画的牡丹样式的糕点,近闻还散发着浓郁的枣香。
陈玉如介绍着:“枣可作酥,可入酪。现下正是吃枣的时节,我们铺子特意用了红枣作为主料,制成了这份枣花酥酪。”
这还是何小山根据陈老爷子留下来的那份手札做出来的呢。用红枣泥加面粉、猪油制成油酥面团,然后擀成薄片雕出花瓣状,再逐层叠成牡丹。再将牛奶、琼脂、蜂蜜熬煮,倒入花心,做成酪心。
那两位小兄弟各分到了一块,糕饼小巧,两口便能吃完。红枣香气混合着奶香在舌尖跳跃,蜂蜜的清甜中和了枣泥的醇厚。
“妙!”
“果然好吃。可惜,要三日后才能在店里买到。”
“这有什么,我俩已经先人一步吃到了。”
陈玉如在小报上做这个板块的内容,就是为了新品预热。她笑了笑道:“两位郎君喜欢便好,回去了也别忘了给我们小店说些好话。”
“这是当然。”
薛兰又引着两人去择一份点心带走,哪知那两人看了看薛兰,恍然大悟:“想必,这就是误打误撞做出茶酥饼的阿兰姑娘吧?”
听了这话,薛兰面露讶异,腼腆地点了点头。
待将两人送走了,才看向陈玉如,询问是怎么回事。
陈玉如笑笑道:“阿兰你还没有看过我的小报吧。”
说着,她从柜台里抽出一张,递给薛兰看。
薛兰大致看了几眼,上面赫然写着‘点心师傅阿兰与茶饼的一二事’,脸更红了,心里更是掀起了一小块波澜。
在这里,她和之前酒楼里的做菜师傅一样,拥有了姓名。
她又是不好意思,又是感动。忽然间手中的东西被一道力气抽走,她连忙看向来人。
少年仗着身高优势,站在她的背后,从上面取走了纸张。原来是玉如小姐救回来的阿宁,想到这人的性子,她张了张嘴没敢吱声。
这几日来,滕栩宁将铺子上上下下嫌弃了个遍。她本就不爱与人争论、嘴巴也笨,被他说两句心里嘀咕两句也就算了。
“让我看看。”
说着,漂亮的眼睛一目十行就将整张纸浏览了一遍,接着“嘁”了一声,“陈玉如,你花样还挺多的。怪不得遭人惦记。”
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却惊叹,还没见过哪家铺子还专门做这种东西。卖个点心还能这样,既宣传了铺子,又预热了新品。
他要是陈记点心的对家,肯定也会想办法给想出这一切的人使绊子。
说到使绊子,迄今为止给陈玉如添过最大的绊子的人出现了。
“陈掌柜,我家掌柜邀请您去前去一叙。”
说来,陈玉如接手陈记点心小半年了,多次从人口中听过蔡记和它的掌柜贺二爷,上月更是被人算计了一笔,却还没有正式见过本人。
上次被贺二爷告状告进了狱里,陈玉如一直没什么动静,倒也不是爱吃哑巴亏。
而是托了陈冬亦和长公主的福,让贺二爷与他背后那人收敛了许多。
二来,既然贺二爷如此在意陈记抢了蔡记的生意,那干脆将陈记做大,取代蔡记成为外城郢河这一带最大的点心铺,才是对贺二爷最痛快的报复。
陈玉如跟着人到了郢河对面的蔡记,细细打量着这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