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6章 不速之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6章 不速之客! (第1/3页)

    那响彻冰原的嘶吼,带走了林予安心中积蓄的所有压力,也耗尽了他最后一丝纵情狂喜的力气。

    他缓缓地放下双臂,胸口如同一个破旧的风箱般剧烈地起伏着,大口地呼吸着冰冷的空气。

    极度的兴奋过后,眼神逐渐恢复了属于猎人的冷静和锐利。

    眼前这片由四十多条鱼组成的银色收获,既是胜利的勋章,也是一个巨大的、正在倒计时的麻烦。

    如此浓烈的鱼腥味,在这片对气味极其敏感的冰原上,就是一个向方圆几十公里内所有捕食者广播的开饭信号。

    狼、狼獾,甚至更远处的北极熊,它们灵敏的鼻子很可能已经捕捉到了这股味道,并开始向这里移动。

    他必须耐下心来一条一条地解鱼,虽然这样更慢,但是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刺网的完整性。

    “现在,是考验耐心和技术的时候了。”他对着镜头,语气虽然急促,但眼神却异常专注。

    “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损耗,将这些鱼从网上解下来。这会很麻烦,但这是必须做的。”

    没有立刻开始动手,而是先大步走回冰钓棚,将里面那个燃烧着木炭和干柴的铁皮桶,小心翼翼地拎了出来。

    铁皮桶的提手被烧得滚烫,但他戴着厚实的手套,稳稳地抓着提手,将这个“移动的壁炉”直接放在了那堆巨大的鱼获旁边。

    炽热的火焰在凛冽的寒风中跳动得更加剧烈,橘红色的火光映照着周围的冰雪和那一堆鱼获,形成了一幅奇特的画面。

    林予安对着镜头,脸上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微笑,“在这样的低温下长时间进行精细作业,最大的敌人就是手指僵硬导致失去触觉。”

    “我虽然戴了防水手套,可以隔绝湿气,但无法阻止热量通过接触冰冷的鱼体而快速流失。”

    “但有了这个移动火源,我就可以随时为双手取暖,确保我的操作精度不会下降。”

    他伸出戴着手套的双手,在火桶上方烤了烤,感受着热量迅速穿透手套材质,让指尖恢复了温暖和敏锐。

    准备工作就绪后,他才走到那堆“银色地毯”旁,跪在雪地上,开始了他漫长而精细的“解鱼”工作。

    处理的第一条,是一条被卡得最紧的红点鲑,它的头部已经穿过了网眼,但张开的鳃盖和肥硕的身体被坚韧的尼龙线死死地勒住。

    他没有硬拽,那是最低效、也最伤渔网的做法,他用一只手的手指,捏住鱼头,用力地将鱼鳃合上。

    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像拨动琴弦一样,小心翼翼地将缠住鳃盖的尼龙网线一根根地向外剥离。

    他的手指在冰冷的鱼身和湿滑的网线之间快速翻动着。当所有的网线都从鳃盖上解脱后,他将鱼身反向从网眼中推了出去。

    “噗”的一声轻响,第一条鱼成功地被解放了出来,完好无损的渔网只在它的身体上留下了一圈浅浅的勒痕。

    对着镜头展示了一下:“看,这就是正确的解法。关键在于收紧鱼鳃,然后反向推送。如果正向拉扯,鱼鳃会张得更大,卡得更死。”

    他用同样的方法,飞快地处理着那些被标准方式卡住的红点鲑。

    一条,两条,三条……他身边的雪地上,鱼获越堆越多。

    但很快,他就遇到了更棘手的麻烦,那几条巨大的湖鳟。

    它们的体型太大了,头部和身体被好几个撑破的网眼和周围的网线胡乱地缠在一起,像一个乱糟糟的毛线球。

    面对这种情况,他展现出了更强的耐心。

    先是制作了一个木质织网梭,用它扁平的尖端,像一把手术刀一样,探入缠绕的网线之间,一点一点地挑开死结,理顺线头。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时间和眼力,尤其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每隔十几分钟,他必须停下来,把手放在炉火上方烤一烤。

    直到指尖恢复了那份对细微触感的敏锐,才再次回到工作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就像一个专注沉默的工匠,有条不紊地重复着解鱼、暖手、再解鱼的循环。

    最终,在耗费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最后一条,也是最大的那条湖鳟,被他成功地从渔网上“剥离”了下来。

    他站起身,舒展了一下因为长时间跪姿而变得僵硬的腰背。

    然后,看着眼前那张虽然有些拉伸变形、但主体结构完好无损的渔网,和旁边那堆完整的鱼获,脸上露出了充满成就感的笑容。

    “搞定了。”他长舒了一口气。

    “这比直接砍网慢了至少三倍,但.”

    他拎起渔网的一角,展示给镜头看,“网还是完好的,这意味着,我的‘印钞机’还能继续工作。”

    “这一个小时的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