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扇开合静听雨润 镌古今闹市身存 (第2/3页)
眼之间。
宁梅记得丈夫说过,当年刚到厂子里都不叫什么“老带新”,就是正正经经拜个师父,师父带着做三年,三年之后能出师才单干。
现在倒是有学院培养,可宁梅……
“现在孩子们都是不得以才来学这些。”
往前数几十年,有门技术傍身和“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都是值得骄傲的事。
“我听说我家邻居孩子去年考大学,上了个民办还是什么,一年学费七八万!”
这是家里面有些积蓄的。
好像不上大学就成了异类。宁梅和同事心里都默默蹦出这么一句来。
话题其实算不上沉重,但是宁梅和同事都没面对过这种困难的选择,理解不了,共情不了,也实属正常。
“说起那扇子,他们应该是直接去厂子那边去取了。”坐在里面的同事想要岔开刚才的话题,又重新说回了扇子身上,“你刚才那么说,我倒是也想看看做出来什么样子。”
“晚些问问他们拍一张。”
当然,这张照片宁梅两个人是看不到了,刚想起来要发个微信过去的时候,扇子已经被打包好装箱,送到了快递车上。
开料间空荡荡荡没有人,负责开料的师傅今天请假带着孩子去看病了。
整间屋子都因此安静了下来,八十多岁的老周奶奶依旧坐在自己那个都已经磨光了的凳子上穿着鱼线。
细到几乎看不见的鱼线,因为年纪不得不戴上的老花镜。远远看去,不知道的一定以为这是谁家的奶奶在给孙儿做一件小衣服。
有或者是用十字绣培养自己的晚年兴趣爱好……
刚处理完这一单定制的扇子,陈伯伯也琢磨不明白这“小爱心”螺钿,加上大大的品牌logo有什么好看的。
反正人家说是“520”活动多物料,陈伯伯感叹半天跟不上年轻人的思路,终于还是作罢,踱步回了厂房,开始观察那些老物件。
回到工位,抓了一把塞在柜子深处,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陈年枸杞”扔到保温杯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