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5章 非典型网红【6.5千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5章 非典型网红【6.5千字!】 (第2/3页)

里,缓慢地流过。

    没有要去挤的景点,没有非吃不可的排队名店。

    更多时候,只是跟着他的步子走。

    他走路不快,常常停下来,看巷子深处某个老匠人拉坯,看阳光怎样爬过一堵斑驳的泥墙,或者只是看一只猫在墙头打盹。

    相机挂在脖子上,他却并不急着举起来,仿佛那些画面,他先得用自己的眼睛看够了,才肯让一点点溜进镜头里。

    他拍下的东西,后来看,都带着一种安静的呼吸。

    露营的时候,也再一次吃到了他做的菜,味道是干净的,就像他这个人,没有多余的修饰,却刚好熨帖。

    这只小猪啊,真的好可爱。

    或许,他在刻的时候,嘴角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弧度,或许眼神也会很放松,看着手里的泥团活过来,变成一只憨憨的、带着湿漉漉鼻头的小猪。

    现在,房间里很静。

    祝清越把这只已经完全阴干、变得坚硬结实的小猪放在桌子上。

    算起来,这一周,他没说过什么特别的话,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走路,拍照,说话,雕刻了一只小猪。

    他虽然是一个视频博主,但是祝清越能够感受到,他不追逐什么,也不刻意展示什么。

    真好。

    真的好想继续跟他再走一段路啊。

    但是甘甜的生日,自己这个处了好多年的闺蜜,不得不去。

    果然是甘甜的错。

    祝清越微微叹了口气,趴在桌上,抬着眼睛,用手戳了戳小猪的鼻子,随后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还想在他那张车里的小床上面躺一躺的,只有等下次了。

    ……

    祝清越说,她打算先回一趟首都。

    李悠南有点意外,哑然一笑:“真羡慕你们啊,说走就走,全国各地跑,从南昌到首都跟去一趟人民公园没啥区别似的。”

    祝清越听出了李悠南语气中的调侃,锤了他一拳。

    临走时,她拿出李悠南送她的那只小猪,说:“你看这猪将来会有多幸福,因为它归我了。”

    李悠南嘿嘿一笑:“这就是个泥巴,它可感受不到幸福。”

    祝清越皱起眉头,气呼呼地说了句:“你跟浪漫主义有仇吧!懒得跟你说了。”

    将祝清越送走以后,李悠南要开始着手准备在南昌打卡和拍视频的事情了。

    事实上,这个单子并不是人家看了抖音视频才加他的,这个单子是景超怡特意推给他的。

    景超怡不是经常帮一些机构写文案、出一些策划吗?偶尔还会接一些美工的单子,其中也有一些官方的账号。

    比如,之前她就接过杭州融媒体的单子。

    在体制里,相同系统的单位,同一个级别,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互相会借鉴对方的工作思路。

    熟人介绍、推荐,总而言之,经过一连串人脉的连接,南昌融媒体中心莫名其妙地就和李悠南搭上了线。

    南昌也在试图打造网红城市,而毫无疑问,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效果是最好的。

    他们之前也找过一些网红来帮忙拍视频,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至少景超怡是这么说的。

    李悠南倒也没有一定要办成这件事的想法,对方的工作人员只是让他先到融媒体中心见一面,面谈一下。

    语气谈不上热情,一副公事公办的口气。

    李悠南没有脱不下的孔乙己长衫,自己反正到南昌了,顺便去拍个视频,赚一点外快,没什么不好的。

    答应下来以后,时间就约在今天下午。

    在南昌的打卡地点今天下午大概是去不了了,位置在八一起义纪念馆。

    说实话,如果没有这个打卡任务,李悠南也会去一趟的。

    不过眼下要先去跟融媒体的工作人员见面了。

    ……

    办公室里空调嗡嗡作响,桌面堆着几份打印出来的网红简历和过往案例。

    杨慧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那本翻得有点卷边的《南昌地方志》。

    “这个网红下午2点应该就能到。”杨慧把手机推给对面的老张。

    老张扶了扶眼镜,瞥了一眼:“又是推荐来的?这次谁的面子?”

    “文旅局王科那边递的话,说是浙江那边一个朋友推荐的,有点意思,年轻人爱看。”

    杨慧端起杯子喝了口茶。“这些网红……唉,文化还是偏低了,上次那个赣江达人,拍个滕王阁,硬是把落霞与孤鹜齐飞念成落霞与孤鸟齐飞,弹幕里科普的都比他粉丝多。”

    老张呵呵两声,掰着手指头算:“上上次那个探店博主,收了钱,结果视频里光顾着炫自己那身行头,连瓦罐汤店名都没提清楚。上上上次那个拍城市夜景的,航拍差点撞了绳金塔的塔尖……唉。”

    他叹了口气,语气调侃。

    “你看过他的视频吗?”

    “暂时只是加了他的微信,还没来得及看,不过领导倒是挺看得上他的视频的。”

    “呵,那待会儿等他过来以后再说吧。”

    “等见面,按流程走,先递这个,介绍我们想传递的核心价值。然后嘛……”

    杨慧顿了一下,把资料往桌上一扔,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十有八九,扫一眼标题就放一边了,重点会直接跳到服务费怎么结算、拍摄周期几天、能不能安排酒店之类的问题上。”

    “流程还是要走的。”老张拿起那份厚重的资料,掂量了一下,“万一呢?万一这次来个不一样的?”

    杨慧扯了扯嘴角,没说话。

    不一样?

    她开始盘算,见了面,开场白该怎么说,怎么在对方可能不太耐烦听文化内涵的时候,把“南昌”这两个字的内涵,尽可能融进这一次的谈话中。

    ……

    下午。

    李悠南推开南昌融媒中心那扇挺有分量的玻璃门,冷气一下子裹上来,挺舒服。

    前台小姑娘核对了预约,指给李悠南杨慧老师的办公室方向。

    杨慧老师看起来比想象中年轻,但眼神里带着点习惯性的审视。

    握手时力道很干脆,没什么客套话,直接引李悠南进了一间小会议室。

    她递过来一份打印的合作意向书,语速挺快:“李老师,这是一个我们合作的视频博主的通用合同模板,酬劳是按照视频的影响力来计算的,你看看。”

    “我们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嗯,有一定流量的博主,但效果不太理想。”

    她顿了一下,没明说,但意思李悠南大概懂,无非是觉得那些人内容水,或者配合度不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