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2章 沉浸式徒步、露营(第二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2章 沉浸式徒步、露营(第二更!) (第1/3页)

    惬意,此时可以说是非常惬意了。

    李悠南用一种悠闲的目光看待着周围的一切。

    怎么能不惬意呢?

    尽管上一次穿越的时候有过类似的体验,但与这一次相比,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上一次更多的时候是开着车子。尽管会有扎营下车的时间,但与这种徒步远行相比,少了在沿途时候的心境。

    此时李悠南用双脚丈量着土地。

    这里的海拔已经达到了3600左右。

    说实话,已经属于是高海拔地区了。

    虽然是4月份,依旧需要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积雪还未融化,大多数地方甚至是枯黄一片的。

    要说这样的风景有多么的漂亮,倒也不至于强行用诗意的语言来美化。

    但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能够感受到,就算风景没有那么美,此时的心情却是真的。

    而就是这样美好的时候,却听到祝清越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我们是不是迷路了?”

    李悠南第一时间有一些懵逼。

    祝清越此时的问题甚至让他都被吓了一跳。

    随后,他认真地看了一下此时的位置,又看到祝清越一脸严肃认真的表情,顿时哑然。

    对于新手来说,的确可能有这样的隐患。

    贡嘎山春季的天气多变,浓雾导致能见度骤降,太阳穿过云层后容易造成眩光,容易误判方向和距离。

    不过对于李悠南这样的登山专家来说,这种所谓的困扰基本上可以无视。

    李悠南拿出指南针,又将手机里的地图打开。

    在这个位置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信号了,手机主要的作用就是看一下地图,拍一下视频和照片。

    当然了,为了确保安全,除了电子档的地图,他们还有一份纸质的地图。

    对于常年生活在野外的人来说,会看地图是非常重要的。

    在城市或者有公路的地方,GPS无线地图还是比较好用的,但对于徒步爱好者,或者是军队这种硬核的野外工作群体,会看地图几乎是一门必修课。

    当然了,他们用的这种地图,并不是普通的那种景区地图,有严格的标准、规范。

    李悠南让祝清越过来,教她综合运用等高线地图、指南针,通过风速判断云层移动的方向,甚至通过融雪溪流声定位。

    李悠南笑呵呵地说:“小时候在课文里肯定学过通过树木生长的茂盛浓密程度来判断方位吧。但在野外,判断方位只是最基础的。”

    他将等高线地图展开:“要会看等高线地图才行。下一步就是通过这些方式,找到我们对应在地图上的位置。”

    李悠南讲得非常仔细认真,而祝清越同样听得非常认真。

    李悠南讲完笑了笑:“也走了有大半个小时了,在这休息一会儿吧。”

    祝清越点了点头。

    因为是早春的时间,旅行者并不多,他们在这儿休息了一阵,都没有看到其他的徒步者,当然也有此时已经是午后的原因。

    休息得差不多了,祝清越准备背上背包继续出发。随后轻轻皱了皱眉。

    怎么说呢,此时的海拔已经高到足以让人产生相应的反应了,实际上刚才下车的时候她就已经有一点不太舒服了,主要表现在脑袋有一点微微轻痛。

    祝清越有一些疑惑地看了看李悠南。

    从李悠南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丁点有高原反应的样子。

    她昨天看过网上的一些说法,有的人说体质更好的人反而有可能更容易高原反应,因为肌肉发达,那么对于氧气的消耗量就更大。但从李悠南的身上,她完全看不出这种趋势。

    李悠南看出了祝清越这会儿好像不太舒服,只当是她带的东西太多了,有一些累了,说:“我来帮你拿一些东西吧。”

    祝清越倔强地摇了摇头,站起身来:“走吧,我们继续出发。”

    沿着榆林沟一直向上,翻过前面那道长满矮灌的山脊,很快就能望见格西草原的方向。

    沿途的背阴处堆着残雪,斑驳得像褪色的羊毛毯。雪水从折多山的余脉渗下来,在沟底汇成细流,水声很轻。他们两人休息喝水的时候可以看见两只岩羊在对面的坡上一闪而过。

    越往上走,视野越开阔。

    回头能看见榆林沟全貌,远处老榆林的藏式民居散落在河畔,屋顶的经幡在风中翻飞。

    风比沟里急了些,但总的来说是非常清爽的。

    坡不算陡,李悠南能够感受到祝清越这会儿的状态并不算很好,于是便刻意放慢脚步。

    在经过一块刻着六字真言的玛尼石时,祝清越用手指轻轻擦过石面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