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一筐碳水化合物【一更!】 (第3/3页)
竹。
随后他在附近勘探,沿着石壁搜寻,果然在预设的庇护所位置附近找到了个不大的石缝。
类似这样的山洞石缝在石壁附近很常见,人躲进去睡觉困难,但储存食物装备绰绰有余。
李悠南将装备放进石缝,在边缘卡上石头防止熊或其他小动物,随后带上摄像装备、弓箭以及那把锋利的猎刀,对着镜头说:“接下来我会花大概三个小时寻找食物,争取在中午前吃到午餐。”
虽然李悠南带上了弓箭和猎刀,但实际上他的第一餐并没有打算吃荤,这也是要讲究策略的。
刚刚抵达求生地点以后,身体其实并不缺少蛋白质和脂肪,这时候最缺少的是碳水化合物。
有很多人对荒野求生类节目有个误区,认为有的选手明明有整只猎物,怎么可能还是会出现健康问题,这就是没系统学过营养学——人体所有行为都需要能量供应,而蛋白质和脂肪转化成能量的效率其实很低,获取能量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补充碳水化合物。
没有碳水化合物的补充,人在转化能量的时候,会优先从肌肉等身体组织当中补充能量,而不是吃进去的蛋白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有的选手有一整只猎物,但还是会不断掉体重的原因。
李悠南刚才过来时,就已经发现树林深处有不少野生浆果。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要做一件事。
他拿着镜头来到一处低矮植物附近:“这个树叫矮桦树。”
说着用刀割下一条嫩枝,“在苔原及亚寒带地区的矮桦树,这种嫩枝纤细且富有弹性,干燥后硬度适中,很适合编织小型筐子。”
李悠南一面砍嫩枝,一面科普:“高寒地区有不少耐寒、枝条柔韧或纤维发达的植物适合做编织物,当然做之前一定要学好理论知识,因为有些是有毒的哦。”
随后他架好摄像机,用收集的嫩枝编织起来。
这门编织技能是上次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跟当地老奶奶学的,没想到这么快派上用场。
因为受到的技能加成很多,他手非常灵活,第一次在野外用这种材料编织却异常熟练,不到半小时就编出个能装下篮球的小筐。
为了赶时间,筐子没编多精致,连把手都没有。
李悠南找来粗壮嫩枝,捡石头敲打得柔软,编在筐口做成简易提篮。
提着篮子,李悠南很快在树林中搜索起来。“说实话,我很难想象在物资这么充沛的地方,怎样才能生存不下去。”
他蹲下身从草丛里捡起一簇黑莓,“黑莓花期刚过,现在应该刚成熟,这种浆果能持续到 9月,耐心搜索的话到 9月前都能吃到。除了黑莓,还有这里应该还有蓝莓、云莓、野米一类的碳水化合物……不过现在还没成熟。”他边说边把看到的未成熟可食用植物位置记下来。
让李悠南惊喜的是,寻找浆果时竟捡到两块野生姜。
他用刀切开丢进筐里:“这东西学名加拿大细辛,味道和普通生姜类似,但带浓郁木质泥土气息,可以泡茶或做调料。”
接着又捡到一把酸模和几块富含淀粉的根状茎。
他晃了晃满满一筐碳水化合物:“这些至少足够提供三天的碳水化合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