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庇护所:常见的,反而经过了岁月和环境的检验【二更!】 (第2/3页)
个遍。
也就是他有着这样的能力去做这件事情,换了其他的选手,仅凭运气去搜索,哪怕给他们 20天的时间,也未必可以搜寻完。
毕竟某一片区域会不会有块状茎,李悠南看一眼大概就了然了,效率比其他的选手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眼下有两筐半的块状茎,已经足够他研磨出不少淀粉了,不过眼下他还没有合适的工具,便暂时将这些块状茎先储存起来。
食物的收集大概就是这些收获了,而这三天以来的所有下午时间,都被他安排继续做自己的庇护所。
与其他人不同,李悠南在搭建自己的庇护所之前,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具体要建成什么样子,需要哪些材料,如数家珍。
这三天时间,主要的工作是准备抬梁框架的框架材料,将搬运过来的木料削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用榫卯的工艺制作出抬梁架。
制约李悠南干这项工作的因素是工具,毕竟他没有专门的木匠用的刨子,仅仅一把锯子和一把斧头,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的确要麻烦不少,不过对于李悠南来说,眼下最不缺的也就是时间了。
将所有需要的木头全部削皮,露出光滑的木心,接下来李悠南开始组装抬梁架。
具体便是,李悠南先在平地上用榫卯工艺将主要的支架连接好,随后一口气将房屋两头的木架子直接推立起来,用一根木头暂时半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搭建抬梁架,可以用不涉及开孔榫卯结构,以李悠南的木艺水平,自然会在不同的条件用上最合适当下的榫卯,哪怕只用斧头和锯子也能做出来。
在此之前,李悠南没有忘记再进一步将之前的地基夯实一遍,尤其是计划作为筑基的位置,李悠南挖了坑,在里面填埋了石块,确保不会陷下去。
纵观这个节目,大多数玩家搭建的庇护所,其特点都是特别的矮,但李悠南不同,他设计的这个庇护所,虽然也是一个人住的,但因为用到了抬梁结构,所以高度还是能有所保障的,整体达到了两米高,这样子住在里面就不会显得压抑。
李悠南一边干活一边对着镜头解释说:“这是我们中国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木构建筑结构。”
“事实上,在野外搭建建筑的时候,我的建议是,最好选用最常见的建筑结构,尽可能的不要去尝试那些小众的建筑。”
“这种建筑结构在我们国家从最北边到最南边有着广泛的分布,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它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的,而且无论是什么样的气候环境,它都能够适应。”
通过榫卯搭建起来,哪怕不需要任何特殊处理加固,房屋的整个梁架也会非常坚固稳定——主梁用的都是大腿粗的木头,榫卯结构本身的咬合力度足以撑起整体框架。
这个过程在视频里看起来并不复杂,甚至显得比较快速,但换了其他任何一个选手都不可能做到。
首先是李悠南的木工技艺早已炉火纯青,哪怕只用斧头、锯子这种非专精工具,也能做出可以使用的榫卯,换成一般人,别说用这些简易工具,就算给他们全套工具,照着图纸,也未必能做出如此精准的结构。
其次,经过了层层技能的强化,李悠南现在的身体素质远超常人,长时间的高强度干活,他的精力依旧保持着充沛。
第三天的时候,李悠南已经将两组抬梁架给搭建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两组抬梁架分别立起来,再加上枋木,防止它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