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章 仗打成这样,当兵的都有罪;军人之命,与国同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7章 仗打成这样,当兵的都有罪;军人之命,与国同殇! (第3/3页)

判断很精准。”

    “高校的这些学生,是最热血,也最容易被煽动的。”

    “他们对当下,当权者的许多决策,早有不满。”

    “至于死守金陵这件事,校内的学生,大多其实是支持的。”

    “但他们对于指挥部的那些高官,能否真的抗战到底,大多也都持有怀疑态度。”

    “学校内的学生,大多出身不俗,对于当下的这群当政者的脾性,了解得尤为深刻。”

    “不少学生,都怀疑,如果敌军,真的打进金陵城,那些叫嚣着,誓与金陵共存亡的将领,会直接望风而逃!”

    林彦不自觉的嗤笑一声。

    “不愧是军校的高材生!”

    “他们的判断不无道理!”

    “那你觉得鼓动这些学生,和咱们一起兵变的可能性多大?”

    “说实话,我虽然试图拯救金陵三十六次,但兵变还是第一次!”

    宋博渊忽然举起,一直被他攥在手里的那封电报。

    “在截获这封电报之前。”

    “就算军校里的那些学生和报名参军的大学生,对金陵城的指挥部的那些高官有意见,他们愿意兵变的可能性,我觉得也不会超过三成!”

    “毕竟指挥部的司令官,喊出的那句“与阵地共存亡,决不许轻弃寸土。”很具备煽动性,军校的学生,都以为那位姓唐的一级上将,是现如今,难得一见的有血性的将军!”

    “但截获这封电报之后!”

    “军校里的这些学生,同我们兵变的可能性,我认为,可以提高到九成!”

    林彦的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你手里的这封电报,谁写给谁的?都写了些什么?”

    宋博渊咧嘴笑了笑。

    “是现如今大夏的最高掌权者,给唐将军发来的电报……”

    “上面写……“如情况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这封电报,是几个小时前发到的金陵指挥部!”

    “按照既定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这位唐将军,最后做了什么?”

    “嘴里喊着和“阵地共存亡”的将军,却第一个弃城而逃……使得“六朝繁华古都的南京城沦为一座白骨累累、阴气森森的“鬼城”。””

    “几十万同胞惨死,这位唐将军,难辞其咎!!!”

    宋博渊的眼神,忽然阴翳。

    夜色下,他的眼瞳,闪烁寒芒。

    “金陵城的安危,从最开始,就不应该交付在这种人手中!”

    “我的本职也是个军人。”

    “跟您说句不讨喜的话!”

    “那位姓唐的将军……他就该死!”

    “军人之命,与国同殇。”

    “在这个年代,仗打成这样,大夏军人再无无辜之人!”

    “我国很大,我族军人,数千年没有过如此的溃败。这个年代的当兵者,欠这个年代的老百姓……太多了……”

    “所以……”

    宋博渊的喉结滚动,咽了口唾沫。

    “金陵城军队的控制权,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

    “我不知道我们能做得多好,但肯定比那个姓唐的做得好!”

    “至少我们不怕死在金陵城,还是那句话……军人之命,与国同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