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死守玄武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1/3页)
林彦此时蜷缩在城门垛子后的阴影里,耳畔是子弹啃咬砖石的“簌簌”声。
他对着宋博渊咧嘴笑了一下,嘴角的裂口渗出血丝。
可就在这刹那,一发六点五毫米有坂步枪弹擦着他太阳穴掠过,在垛口青砖上炸开一朵火星,飞溅的碎屑像毒蜂般钻进他的衣领。
宋博渊的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他猛地转头,望向远处……三百米外土黄色的浪潮已经漫过街角——钢盔下狰狞的面孔、闪着寒光的刺刀丛、膏药旗上猩红的圆斑,在硝烟中忽隐忽现。
他深吸一口气。
“打!”
宋博渊的吼声撕破硝烟。
传令兵猛地挥动红色信号旗,那面残破的绸布刚扬起四十五度角,就被鬼子的九二式重机枪的七点七毫米子弹拦腰撕裂。断旗打着旋儿坠落,像只被击落的朱鹮。
而下一秒,整段城墙突然活了。
在西北角机枪掩体处,马克沁重机枪的帆布弹带开始蠕动。
头戴钢盔的副射手青筋暴起的手臂猛地向下一拉,黄铜弹链“咔嗒”咬进供弹槽。
手臂粗壮的主射手,戴着钢盔,赤膊上阵,肩膀抵着枪托,右手拇指扳开保险片的金属脆响清晰可闻。
当他把枪管探出垛口时,冷却水套筒上凝结的冰碴簌簌掉落。
咚咚咚咚……
水冷式枪管喷出半尺长的火舌,空弹壳在墙垛边跳跃堆叠。
林彦看见第一波冲锋的鬼子像撞上无形镰刀般倒下,有个戴白手套的军官上半身直接炸开,飞溅的脏器挂在后面士兵的刺刀上。
但那群鬼子很快散开成三三制战斗队形,借着街道两侧的棺材铺和茶楼废墟交替跃进。
林彦吐出一口浊气。
把自己手里的毛瑟步枪,探出掩体!
砰的一声!
林彦扣动了扳机。
毛瑟步枪在他肩头狠狠一撞。
一百五十米外某个正在打手势的军曹仰面栽倒,他的脖颈被子弹射穿,鲜血喷涌而出……
林彦拉动枪栓,子弹壳退壳时,滚烫的弹壳在砖面上蹦跳着,发出铜钱落地的清响。
他的枪法和之前相比,其实并没什么进步。
他只是调整好了心态,打枪的时候,不再急躁,手掌不再因为紧张而颤抖!
这些鬼子都是没有人性的!杀死任何一个都不无辜!
与此同时……
城墙各处响起参差不齐的枪声。
一个年轻圆脸的士兵,手里的汉阳造打得太急,枪机还没完全闭锁就扣了扳机,卡壳的闷响让他脸色煞白。
而那个年轻士兵旁,一个胡子拉碴的老兵,则慢条斯理地数着呼吸,每三次心跳才开一枪,他专打抬担架的鬼子医护兵,但他并不瞄准那些医护兵的脑袋或者脖颈这些致命的地方,他专门往那些医护部的肚子上打,几乎弹无虚发!
每一颗子弹,都让那些医护兵哀嚎着倒地——之后那些戴红十字袖标的医护兵,连同他们抬起的伤员,都倒在了地上,变成了活靶子……鬼子要想救下这些医护兵和本就受伤的伤员,就必须分出更多的士兵,把他们往墙角拖动……
那名老兵嘴唇轻张,声音嘶哑。
“别紧张,慢慢来!”
“别幻想着直接把所有的敌人消灭。”
“你打不中敌人,反倒更浪费子弹。”
“你也不用想着一颗子弹就要消灭一个敌人……打死敌人效果是最差的。最好的办法是:让敌人失去战斗能力,同时又死不了,这样的话,敌军就需要两个人把伤员抬到后方,一个人变成三个人不能战斗……”
年轻的士兵,错愕的看着身边,胡子拉碴的老兵。
而那名老兵,只是淡漠的拉动枪栓,随后再次扣动扳机。
又一个鬼子捂着腹部哀嚎着倒地。
胡子拉碴的老兵,吐出一口浊气。
“不要用那种眼神看我……”
“这法子是跟那群鬼子学的。”
“淞沪战场的时候,这群鬼子,就是这么对待我们的。”
“他们还以此总结了一条著名理论:一支部队伤亡超过百分之三十,这支部队就会彻底失去战斗力。因为剩下百分之六十的人要去抬伤亡的百分之三十!”
“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在淞沪战场上,鬼子投放的炸弹数量重量、摆放方式,都经过重新设计,以便很好的让咱们大夏的军人,都重伤但又死不了。”
“尤其是他们的地雷,原来地雷的目标是直接把人炸死,可鬼子的新型地雷,只把人的腿炸碎,还保证你死不了。”
“但是这种死不了只是暂时的,咱们大夏部队,医疗资源紧缺,受了伤的弟兄,大部分,都救不活,就因为这群小鬼子,他们死之前,还要受苦,还要遭罪……在淞沪战场,好几个战友在负伤后,都哀求我给他们一个痛快!”
那个胡子拉碴的老兵,一边说着,又一次扣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
一个鬼子军曹,捂着小腹倒地。
那个胡子拉碴的老板眼中露出快意。
“跟我学!”
“打他们的肚子!”
“谁来救他们打谁!”
“打!!!”
那名年轻的圆脸士兵,手指颤抖着握住枪栓,指甲缝里嵌满黑火药渣。
他用刺刀尖挑开汉阳造卡住的弹壳,“叮”的一声,滚烫的铜壳弹在垛口青砖上。
随后他重新上弹,他的下嘴唇,被他的牙齿药品,鲜血流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