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9章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誓扫倭奴不顾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9章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誓扫倭奴不顾身! (第2/3页)

   林彦的声音低哑。

    “你觉得爆炸炸弹冲锋没有意义?”

    “觉得那和送死没什么两样,换了几个鬼子的性命,也影响不了整体战争?”

    “那我问你,你知道什么是是普通的老兵?”

    没等李海柱回答,林彦已经声音嘶哑的开口。

    “只要训练够足,够勤,每一个只会喊口号的热血小伙子,都可以成为一个军事素质过硬的士兵,他们有的是靶场神枪手,有的是精准火炮手。”

    “什么是优秀的老兵?”

    “在以上基础上,杀过人。”

    “他们熬过无数血山尸海;跨过无数足以称为地狱的战场;在一次次生死瞬间,他们过硬的军事素质,冷静和运气并存的抉择使他们活着站在你面前。他们是来自地狱的勇士。”

    “优秀的老兵,是拿血和尸体喂出来的。”

    “优秀的老兵,他们会用自己娴熟的技巧去驾驭狂暴的三八大盖,会用自己灵活的走位接近敌方山炮,然后拿手榴弹可劲招呼,会在嘈杂的战场上准确判断出对枪的狙击手的具体方位,给他们十个健康的年轻小伙和充足的武器与弹药,三个月后这就是一个颇具战斗力的战斗班。”

    “这些见多识广的老兵,进可以组成战术尖刀,退可以成为新兵班优秀可靠的班长。可以说只要有这些老兵和足够精良的武器,就是一支军队的骨。每一个优秀的老兵都是一支军队最宝贵的资源。”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么宝贵的老兵一口气就损失了三十多万!”

    “直接导致,日耳曼的战败!!!”

    “日耳曼帝国,当年到底是怎么输的?日耳曼军队,在战争末期不缺士气……有“戈培尔体育场演讲”给他们打鸡血,他们也不缺技术武器……日耳曼装甲车辆产值,在战争后期,达到巅峰……缺的东西,第一是资源,第二就是老兵们!”

    ““赤红论坛”上,现在讨论最多的就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金陵保卫战的区别……”

    “我看见有人列举了,日耳曼帝国战争后期的战争实录!”

    “日耳曼帝国在陷落之前,有一个号称是帝国精锐的,日耳曼帝国的辛德林战斗小组……可这个战斗小组成员绝大多数就是一帮娃娃兵就算了。带队士官居然连战场都没上过,充其量就是个靶场英雄,根本没有领导战斗小组的能力。在守卫柏林时,他们组建的高射炮阵地,简单的可笑……他们把高射炮放在一个T字路口,看似好像一门炮可以封锁三条路。实际上就算不用迫击炮,一个战斗班组分三路包抄进攻,这个小组两炮都来不及开就要被带走。”

    “而实际上,战争开始后,辛德林战斗小组布防的这个阵地,在所有人拼死的情况下,也只是勉强坚守了五分钟!苏埃维军,在摸清火力布局后,一分钟,就端掉了这个阵地……”

    “可如果这个阵地,当时有两三个从斯大林格勒撤回来的老兵,会怎么样?他们会教这些小孩怎么利用周围的楼房布置交叉火力阻击敌人步兵对己方阵地的冲击,会指挥他们使用宝贵的八八炮优先轰击坦克这样的高价值目标,使他们无法清除掉己方的交叉火力点!”

    “会教会他们以最安全有效的时机与角度冲向敌方坦克从而毫发无伤的归来。虽然最后这个阵地还会攻陷,但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阻击阵地,怎么可能只坚守五分钟!”

    “这只是两三个老兵带来的影响,如果斯大林格勒德军能够全身而退,撤回二十多万这样的老兵,以及他们领导下的数千个合格的战斗小组呢?日耳曼帝国还会不会那么快投降……那次世界大战,还要再多打多少年?”

    “而现在,在金陵,我们面对的也是鬼子的精锐部队……”

    “陆军精锐!”

    “第三师团,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山田支队,第十八师团……”

    “打掉一个师团,对鬼子的打击来说,都是致命的!”

    “你不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你还不知道“论持久战”吗?”

    “鬼子打不了持久战……”

    “战争……把我这个平日里,不爱读书的废物,逼的抱着“战争学”使劲啃!”

    “我明确告诉你,杀掉任何一个老兵,都是有意义的!?”

    “你凭什么说,抱着炸弹向着那群鬼子冲锋,没有意义?”

    李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