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安史之乱 (第2/3页)
重,仿佛压了一块巨石。他继续往前走,越往城里走,就越能感受到这座千年帝都的衰败气息。街道上乞丐成群,他们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麻木;孩童面黄肌瘦,瘦弱的身体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城墙斑驳,仿佛岁月在上面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伤痕;城门处的守军一个个懒散无神,盔甲破损,连武器都不全,仿佛一群失去了斗志的行尸走肉。
他心中隐隐有种预感——这场叛乱,远比历史上记载的还要严重得多。
他决定去找官员谈谈,哪怕只是试探性的接触也好。他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处官署模样的建筑,门口挂着一块破旧的木牌,上面写着“户部支应司”。他整了整衣衫,深吸一口气,大步走了进去。
里面是一个狭小的院子,几个衙役懒洋洋地靠在墙边晒太阳,眼神中充满了无聊和懈怠。林深上前说明来意,说自己有要事求见主官。
一个胖衙役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嗤笑道:“你是谁?哪来的?有什么资格见大人?”
林深耐着性子解释:“我来自民间,掌握一些实用之术,愿为朝廷分忧。”
这话一出口,几个衙役哄笑起来,那笑声仿佛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林深的耳膜。
“哈哈,又是个骗子!”
“说你会点实用之术,那你倒是说说,你能做什么?”
“我们大人日理万机,哪有空听你说这些疯话?”
林深脸色一沉,正要开口,却听到屋里传来一个冷淡的声音:“让他进来吧。”
说话的是个年轻人,穿着一身略显陈旧的官服,神情冷峻,眼神锐利如鹰。林深走进去,拱手行礼:“草民林深,拜见大人。”
那人没有回应,只是冷冷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审视:“你刚才说,你有实用之术?”
林深点头:“不错。我可以改良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可以优化军械制造流程,提升唐军战力;还可以协助制定税收政策,缓解财政危机。”
他说完后,屋内一片沉默,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那年轻官员嘴角浮现出一丝讥讽的笑意,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冰冷刺骨:“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以为一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就能改变整个朝廷的运作?”
林深没有退缩,他的眼神坚定而执着:“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大人不妨听我说完,如果我说错了,您再赶我出去也不迟。”
年轻人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迷茫:“你有没有想过,”他缓缓说道,“在这场乱局之中,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人心。”
林深愣住了,这句话,像一把刀,直插要害。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竟一时语塞。他从未想过,在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深刻的道理。
这时,那年轻官员转过身,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神色,轻声道:“不过……也许你说得没错。或许,真的该有人来做些不一样的尝试了。”
林深心头一震,仿佛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抬起头,看着对方,郑重其事地说道:“那我请求,给我一次机会。”
那年轻官员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我会安排你见一位真正的决策者。但你要记住,长安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在这里,说得再多,不如做一件事。”
林深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如铁:“那就让我来做这件事。”
然而,事情并没有林深想象的那么简单。当他被带到那位决策者面前时,他才发现,对方竟是一个满脸阴鸷的老者,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威严。
老者上下打量了林深一番,冷冷地开口:“你就是那个自称有实用之术的年轻人?”
林深点头:“正是草民。”
老者冷笑一声:“哼,年轻人,你可知道,在这长安城中,有多少人打着各种旗号,想要骗取官职和财富?你又凭什么让我相信你?”
林深心中一紧,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大人,我可以先展示一些我的能力。比如,我可以为您演示一种新的灌溉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农田的产量。”
老者眯起双眼,眼神中闪过一丝怀疑:“哦?那你倒是说说,这灌溉方法有何特别之处?”
林深详细地讲解了他的灌溉方法,从水源的利用到水渠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